万建辉:作品偏冷,毕飞宇偏热

标签:
文化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作品偏冷毕飞宇偏热 |
分类: 自由典藏 |

作品偏冷,毕飞宇偏热
在毕飞宇长篇小说《推拿》里,盲人按摩师小马从迷失到自我救赎的故事结局,令人看到生活的少许温情与光亮。作品中其他盲人的命运并不悲惨,然而也都好不到哪里去,整个故事基调给人感觉是偏暗淡的。
毕飞宇说过,小说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然而读者不认账,有读者说毕飞宇写的故事过于悲凉,人性的邪恶程度超出人们的日常经验。
对这一点,毕飞宇向记者坦承,他作品的色调一直偏冷,没办法,这就是他。他本人是暖色调的,作品是冷色调的,“一点也不矛盾”,因为他是一个对自己不太满意的人,过于感性。正是由于写作,他让自己越来越均衡了。
《小说课》中投射出的讲台上的毕飞宇,无疑与他自认“本人是暖色调的”“过于感性”是吻合的。《小说课》里,毕飞宇没有流露一点人生的虚无感、对人性的无望和满眼人世的悲凉,相反,他盛赞中国古典文学的巨匠们,他们用巧夺天工的“笔”,“雕琢”出值得后世学习与膜拜的不朽作品。
讲台上,毕飞宇富有洞见和激情,甚至还流露出一丝得意,因为那些推断是他个人揣摩、顿悟所得,是独家所有的。他滔滔不绝于自己对曹雪芹、施耐庵、蒲松龄、鲁迅等名家在塑造人物、构思故事时的动机、直觉与逻辑的精巧,他告诉学生伟大作家的天才之处在哪里。
其实好老师未必面面俱到,能在某一侧面或某一点激发学生,让学生眼前一亮,让学生有收获并非体现在高分数和优秀论文之类,而是内心有所得,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