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家?
(2016-09-30 12:43:33)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家?
1-文学批评不仅仅涉及话语权问题,也不仅仅涉及批评家的生计问题。我觉得批评家的立场如果可以站得比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高的话,他应该能够触及一代文学形态的建构问题。换句话说,我觉得大批评家应该是诗人,哲学家和文学史家的综合体。我们呼唤伟大的批评家,大概是基于对经典评判标准的一种吁求。我们讨厌反复强调常识和教会作家功利运作的批评家,因为除了保持对文学的纯洁之心外,我们毕竟没有更多的资本和更多精力充沛的人去展开竞争。对于艺术的锤炼可以最大程度地消耗我们的生命,所以简洁,准确和消瘦(精神实质上的)大概是优秀艺术家的唯一标准。对文学的唯一理解甚至可以是这样的:我们生活在创世者的初心里,任何表象的复杂深沉都与生命被时光消噬而不是被充实的事实背道而驰。所以,艺术家的心应该有玻璃般透明的质地。
2-我倡导“同步成长”概念,以前在主持《都市》杂志时我将最大的精力放在了这里。我想,这大概也是因为我对时间的敏感所致。在我们写作所跨越的这二十年中,我接触的作家中最年长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人,而最年少者生于九十年代,其中跨度为六十年。这其中,同代人的写作最可以激发我们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不单单是在书写我们自己,更多的是在为时代存档和为寻找我们的坐标系而做出的努力。我们最大的耐心仍然是在“我们”这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同代人的批评可以更贴切一些。如果有可能,或许当以“同代人笔记”为题编辑一个文学大系。这是一个敞开的对话书系,无论有多少优异卓绝的年轻写作者(之所以强调“年轻”二字,是因为这样的定位只有对年轻人更为精准和有用)都可以被囊入其中。我们也呼唤有见识的出版者着手做这样的工作。
3-当然,我不觉得一窝蜂地瞄准当下人当下事就是好的。我觉得对于批评家中的优秀者来说,最好能够面对文学史(无论选择哪个时期均可,无论多长都行)上的经典进行梳理,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批评体系。一个从业多年而没有自己的批评标准的批评家无疑是可悲的。文学绝对不是短期竞争,它是一场根深蒂固的马拉松。
4-批评家最不应该虚伪待人,待事。所以,言不由衷的批评话语太多,简直就是当下文学批评界的灾难。应当切实地理解现状,敢于直面我们的弱小,也敢于张扬我们的创造。应当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写作,而不应当回避写作的难题,却处处以导师自认。要与作家共同正视写作的难度,而不是以局外人的角色去谈论任何写作。
5-写作的惯性滑行是应当忌讳的,虽然我们都难免如此。但是,你草率几分,失败的利率就大上几分。在真正地找到自己之前,应该时时有推倒重来的勇气。
6-再回到时间的概念。我们对时间的理解经常体现出狭隘的一面,我们,包括我们每一个人。这真让人震惊。这大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凡庸有极大关系。所以,追求生活和写作的神髓,这大概是我们去除平庸的必由之路。
201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