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昭通市作协
磅礴乌蒙排闼来,金江奔涌满眼新。
昭通,从历史的深处穿越而来,青铜灿烂,汉碑斑驳,晋墓幽奥,唐碑庄重。过山洞一缕青烟,昭示了昭通智人在远古就已经有了初始的文明;五尺道一线路径,衔接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的融合;绝壁上的僰人悬棺,演绎过一个民族曾经的神秘的历史;古道上被血肉之蹄凿深的马蹄印,运载了物资的丰富,促进了文化的融合。昭通的历史,因此而厚重,而丰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烛照人民沿着历史的轨道不断前行的灯盏。没有文化的地方,纵然经济再发达,也是苍白而浅薄的,国家如此,昭通也同样如此。昭通群山纵横,大江奔泻,一代一代的昭通人在此顽强生存,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古代文明。一代一代的精神涵养和文明传承,使昭通这块虽然壮丽磅礴,但也相对贫穷的高原地区的人民,热爱文化,创造文化,薪火相传,代有新人。时至今日,作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昭通文学已成燎原之势,在高原的荒凉之中,绽放出绚丽多姿的文学之花。
为使昭通文明不断的发展壮大,为使昭通文学新人不断涌出,后继者众,老作者老当益壮,佳作不断,为使昭通文学走出大山,与全国文学融合,争取在全国文坛中不落伍,稳步前进,昭通市作协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创办《昭通作家》微信平台,希望广大作家作者参与进来,组成声势浩大的多声部,奏响昭通文学的发展之歌。
《昭通作家》的宗旨是:团结老中青作者,培养新作者,推出新作品,稳步推进昭通文学的发展。
《昭通作家》的精神是:团结担当、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兼蓄并收,创新拓展、永不言输。
《昭通作家》的内含是:谦虚低调、沉稳扎实,团结务实、豁达包容。
昭通文学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昭通文学从乌蒙之巅、金江之流启航,穿云破雾,击浪前行,波澜壮阔的文学之海,将张开双臂接纳昭通文学之舟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通市作家协会简介
昭通市作家协会简称昭通市作协,是昭通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群团组织,是联系广大作家、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中坚力量。现有中国作协会员11名,省作协会员35名,市作协会员121名。自1984年成立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6年,中国作协将昭通作家群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作家群写进了中国作协报告,成为全国广泛认同的四个作家群之一,引起了全国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全市广大作家、作者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十月》《诗刊》《民族文学》等全国重点刊物发表了大量作品。不少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各种权威选本选载,一些作品还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夏天敏和雷平阳分别荣获了第三届和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潘灵和樊忠慰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提名,李骞、黄玲、潘灵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胡性能等昭通籍作家荣获《十月》文学奖、《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首届梁斌文学奖、全国首届绽放文学奖、《人民文学》新人奖等重要奖项。一些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分别获国际、国内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