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赵志明:好看的小说才能表情达意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范典/文、图
(注:采访后没几天,赵志明获得第12届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
【专访】
问:很奇怪你怎么用了这么一个书名?
答:这个书名是出版方想了很久想出来的。我本来想用另外一个书名,但出版方都不太满意。因为集子里有篇《疯女的故事》,我很喜欢诗人小安的《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所以用了这个书名。
问:你生在江苏溧阳,笔下环境是否就是你所熟悉的那一方土地?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成长的这个地方吗?
答:我在溧阳生活了近20年,很多人事深印脑海,我很想再现一个我记忆中的事情,如果侥幸能还原,当为万幸。溧阳地处江浙皖三省交界,是江南水乡,民风不是很剽悍,但很讲究人情往来,重视待客之道。
问:发现你在叙事上有一个嗜好,不是曲折体现故事发展,而是从繁杂琐事中去体现一种韵律。这种韵律会让人咂摸出味道来。你为何要这么写?
答:故事有其内在节奏,我喜欢尽量将前传说清楚,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我跟朋友说笑话也这样,改不了。
问:你在这个短篇集中有至少三篇提到父亲的溺水而亡,相同的死亡形式,相同的带有些灵异色彩,是否在你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遭遇?父亲是否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答:我父亲在我幼时去世,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幻想过父亲的死亡,所以会在小说里有所表现。生老病死成长,也是惯常的文学主题吧。
问:《我们都是长痔疮的人》贴近土地与饥饿、生理性的荒诞叙事,是否有某种特定的意图?其中老人与孩子间的关系从依赖到分解,是否也是你所见的农村写照?
答:“痔疮”这篇有点奇怪,写于2002年,很早的小说,我个人很喜欢,可能是对乡村人际关系所尝试的解释。
问:很奇怪你会写到一些老年人的题材,比如《村庄落了一场大雪》,就是两个老女人(甚至没有名字)之间的故事,关于死亡和孤独,你为何会去思索这些问题?
答:我害怕死亡,也知道很多人,孩子老人。都会考虑死亡的问题。有切入点就会找到出口。
问:一般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着手去创作?
答:我喜欢我能全盘感受的故事。我希望一篇小说能从开始到结束,自己都充满耐心,以维持比较舒适的语感。
问:你当时把小说发到豆瓣上,结果大受欢迎,你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去推销自己?之前你做过哪些工作?最困难的时候怎样度过?
答:在豆瓣发小说,是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小说家孙智正推荐了我。这是意外,但我很喜欢电子出版。有点反响也很正常,我觉得可能是主题引人,而不是我的语言、构思等吸引了读者。
我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出版工作,看了很多书。有小说,有诗歌,我很喜欢这个工作。没有太困难的时候,再坏的意外也超不过我的意外,所以无所谓啦。
问:你有没有看过一些写农村题材的作家的书?比如周立波、浩然等,你最喜欢的作家有哪几位?
答:我看的那类小说不多,影响最大的是韩东的写下放生活的很多小说,是我能理解和喜欢的。最喜欢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韩东、曹寇的作品。
问:你在书中有些低俗的措辞和描述,是为了符合书中语境,还是你觉得可以用此方法来替人物命运或荒蛮世情间接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
答:我觉得很多人就是这样生活思考表达的,基于真实。
问:你写小说会以好看为标准,还是以个人抒发情绪为标准?
答:写小说肯定要好看,文从字顺了才能表情达意。
问:下一部作品在动笔中吗?会不会尝试长篇创作?
答:在写长篇,写的是一个乡镇文学青年在世俗生活中取得物质成功的故事。
问:能否给那些还在拼搏中的文学爱好者一些建议?
答:喜欢就写,想维持这种乐趣就要认真对待写作。
【书籍信息】
《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
作者:赵志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页数:285
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