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赵志明:好看的小说才能表情达意

(2016-06-12 09:26:44)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范典/文、图

 

(注:采访后没几天,赵志明获得第12届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

 

[转载]赵志明:好看的小说才能表情达意



   有一些书是搁在书店架子上积灰的,有一些书则是以电子形体鲜活展现在网友眼前的。如今这个电子传媒时代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阅读上的快捷,而且也因此使一些草根作家有了露面的机会。

  

    赵志明上世纪70年代末生于江苏溧阳,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便一直在出版社工作,整日与书为伍、与文人打交道,用他的话说,便是“跟书打交道学淳厚,跟文人接触受才情熏陶。都很有意思,值得珍惜这种机会。”他一直很喜欢读诗歌与小说,虽然从江苏溧阳的农村来到北方大城市工作,但是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总是浮现于脑海。他的书写也便围绕着这片故土展开。

  这本《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结集了他此前陆续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在豆瓣网上受到了好评,有几篇甚至被网友们打分至8.0和8.8分。在那个文艺青年聚集的虚拟部落,多是对作品要求极为挑剔的阅读人群,在那儿脱颖而出,可谓是赵志明的幸运。有人评价他的小说是“用下里巴人的语言写作的乡村家族史”,也有人说他笔下的乡村就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剧场”“曲目则以悲剧为主”,在这样一个标榜时尚性和碎片化的时代,竟然能以农村题材的小说获此口碑,实在难以让人信服。不过,你在读完他的小说后,便赫然发现,原来所谓的农村故事、世俗乡情、本土风情统统进行过一番点化,不再是土得掉渣、令人无法卒读的主旋律题材,而是套用了西方文学技巧来讲述中国式故事。

  

    他会在各个短篇当中融入自己的回忆,一家人,父母与孩子们,父亲总是与死亡沾边,溺水而亡,灵魂出窍。《I am Z》《钓鱼》《疯女的故事》都有很明显的象征寓意,《我是怎么来的》《一家人的晚上》《我们都是长痔疮的人》则都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与魔幻色彩,《还钱的故事》《村庄落了一场大雪》很现实也很残酷。常常是家人与村里人的互通,或是死亡与孤独的拔河,也或者是土地与人的感情……他有很好的叙述控制力,而且不会去过多追求故事起伏转折,而是从平淡的生活秩序中整理出一种规律和细节,而这种韵律的形成则成为他作品最大的戏剧性。实际上是从狭小的生存环境中用微弱的力量抗争和辩解着,试图通过繁复的现象让你获得某种抵达灵异的幻觉。

 

    读过他的作品后,你会喜欢。为什么?因为赵志明的语言很朴实,人物语言也不刻意伪装,对白带有明显的江苏地方口音,乡人的那股粗俗、憨态都跃然纸上,明明写的是农村故事,却会有灵异及荒诞的情节涌现出来,这是他的高明之处。明明很惊险,却表述得不着痕迹。

    

    在这个穿很少都不觉扎眼的时代,要获得读者的认可还是很难的。赵志明的幸运,恰在于他的那套表述技巧,但那都是短篇,听说接下来他在创作一部长篇,那就很值得众人期待了,到底这些技巧在长篇中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专访】

问:很奇怪你怎么用了这么一个书名?

答:这个书名是出版方想了很久想出来的。我本来想用另外一个书名,但出版方都不太满意。因为集子里有篇《疯女的故事》,我很喜欢诗人小安的《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所以用了这个书名。

  

问:你生在江苏溧阳,笔下环境是否就是你所熟悉的那一方土地?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成长的这个地方吗?

答:我在溧阳生活了近20年,很多人事深印脑海,我很想再现一个我记忆中的事情,如果侥幸能还原,当为万幸。溧阳地处江浙皖三省交界,是江南水乡,民风不是很剽悍,但很讲究人情往来,重视待客之道。

  

问:发现你在叙事上有一个嗜好,不是曲折体现故事发展,而是从繁杂琐事中去体现一种韵律。这种韵律会让人咂摸出味道来。你为何要这么写?

答:故事有其内在节奏,我喜欢尽量将前传说清楚,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我跟朋友说笑话也这样,改不了。

  

问:你在这个短篇集中有至少三篇提到父亲的溺水而亡,相同的死亡形式,相同的带有些灵异色彩,是否在你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遭遇?父亲是否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答:我父亲在我幼时去世,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幻想过父亲的死亡,所以会在小说里有所表现。生老病死成长,也是惯常的文学主题吧。

  

问:《我们都是长痔疮的人》贴近土地与饥饿、生理性的荒诞叙事,是否有某种特定的意图?其中老人与孩子间的关系从依赖到分解,是否也是你所见的农村写照?

答:“痔疮”这篇有点奇怪,写于2002年,很早的小说,我个人很喜欢,可能是对乡村人际关系所尝试的解释。

  

问:很奇怪你会写到一些老年人的题材,比如《村庄落了一场大雪》,就是两个老女人(甚至没有名字)之间的故事,关于死亡和孤独,你为何会去思索这些问题?

答:我害怕死亡,也知道很多人,孩子老人。都会考虑死亡的问题。有切入点就会找到出口。

  

问:一般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着手去创作?

答:我喜欢我能全盘感受的故事。我希望一篇小说能从开始到结束,自己都充满耐心,以维持比较舒适的语感。

  

问:你当时把小说发到豆瓣上,结果大受欢迎,你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去推销自己?之前你做过哪些工作?最困难的时候怎样度过?

答:在豆瓣发小说,是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小说家孙智正推荐了我。这是意外,但我很喜欢电子出版。有点反响也很正常,我觉得可能是主题引人,而不是我的语言、构思等吸引了读者。

我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出版工作,看了很多书。有小说,有诗歌,我很喜欢这个工作。没有太困难的时候,再坏的意外也超不过我的意外,所以无所谓啦。

  

问:你有没有看过一些写农村题材的作家的书?比如周立波、浩然等,你最喜欢的作家有哪几位?

答:我看的那类小说不多,影响最大的是韩东的写下放生活的很多小说,是我能理解和喜欢的。最喜欢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韩东、曹寇的作品。

  

问:你在书中有些低俗的措辞和描述,是为了符合书中语境,还是你觉得可以用此方法来替人物命运或荒蛮世情间接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

答:我觉得很多人就是这样生活思考表达的,基于真实。

  

问:你写小说会以好看为标准,还是以个人抒发情绪为标准?

答:写小说肯定要好看,文从字顺了才能表情达意。

  

问:下一部作品在动笔中吗?会不会尝试长篇创作?

答:在写长篇,写的是一个乡镇文学青年在世俗生活中取得物质成功的故事。

  

问:能否给那些还在拼搏中的文学爱好者一些建议?

答:喜欢就写,想维持这种乐趣就要认真对待写作。

 

【书籍信息】

《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

作者:赵志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页数:285

定价:28.00元

 

[转载]赵志明:好看的小说才能表情达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