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梁晓声:中国人的淡定,中国梦的距离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梁晓声,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生存启示录》等。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观察家等多个维度,给人多方面的启发。
范典
中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型作家、“平民代言人”梁晓声作为2014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活动第一天的第一位重量级嘉宾,携新书专题思想随笔精华集、对中国社会的集大成之作——《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来到现场和媒体以及新老读者们进行了首发仪式和签售活动。因为当天签售的读者非常多,梁晓声老师签坏了3支笔,可见读者的热情高涨。
《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句句都是梁晓声发自肺腑之言,这本书不是单纯地质问我们:你为何如此不淡定?而是回答我们,如何培养对现实的认知力,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用一种人生智慧淡定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本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同随笔写作的聚焦中国社会焦点的励志书。
梁晓声说:“生活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里,每一个普通人最好都夹起尾巴做人。管别人的人,不要总习惯于对别人像牧人对待羊群中的一只羊一样;被管的人,遇到了太过认真的人,应像车遇到了拦路石一样,明智地绕行。即使忍气吞声,该忍则忍,该吞则吞吧!”
“虽然我并没有什么叵测之心,但每细思忖,不禁自责不已。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是这样一些人群;甚至,可以说是这样一些孩子——智商较高,思想较浅;自视较高,实际生存的社会能力较弱;被成人社会看待他们的误区宠得太“自我”,但他们的“自我”往往一遇具体的社会障碍就顿时粉碎……”
梁先生的现场发言引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的一段段锦言妙语直指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些弊病和漏洞,唤起了群众的共鸣。这些掌声不单是给他的话语,还是对他的知识分子纯净而秉直的品格报以崇敬之意。
【问答题】
问: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最近看您写这方面的题材特别多,为什么?
答:我也是前几天晚上才看到这本书的,这本书的内容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选编的。在这方面我出版过三本书,我也产生过困惑。这本书的书名,我在想编辑为什么要起这个书名,他的想法是什么,有以下两点:
现在中国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不能靠一个人想怎样活着的思想来解决,我想中国人如何活得更淡定取决于中国梦在什么时间实现到时间程度,当然我希望时间短一点,能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可能活得淡定一些。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产生误读,这个误读就是我们中国人仿佛已经很淡定了,告诉我们是怎样达到淡定的。因此我想说这就是编辑为何要取这个书名的意思。
问:那我们如何来理解中国当下关于行业内的健康、良性的基本特征?
答:这里面我谈到在一篇文章谈到健康的商业时代的特征已经是什么,人们为了赚使自己过得丰衣足食的钱其实并不难,中国目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包括最近铺天盖地曝光的郭美美事件也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我们如何对待商业社会对待人们生活的诱惑。这句话还可以更直接一点,如果一个人兜只有100块钱,他攒第二三四个100块钱相当不容易,最直接的办法要不是到路边擦车,要不到小饭店刷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要想多赚一点钱有时候是那么的不容易,如果一个人已经是亿万富翁,要办事情有时候甚至一个电话就搞定了,这是商业社会的一种现象。
问:看了您这本书,里面涉及的范围挺广,您提到人文关怀,您能说一下目前的教育跟人们观察的是否有偏差?
答:你谈到的是目前的教育和我们所说的人文关怀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000年的时候调到了北京的语言大学,到现在还没有退休,已经65岁了,我们学校的领导们说再陪他们两三年,当然我心里非常感兴趣。我在来之前和某些高校中文系的老师商量过,大家一定要坐在一起研究一下我们中文教学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的。
问:我们国家体制的问题,导向问题,为什么这些人敢这样做,像犯罪、卖人这些事情,原来是没有办法禁止,现在是有办法禁止了,现在知法犯法,这是为什么呢?
答:我跟你们将共同见证这个国家在未来的5到10年发生着重大的有利于我们国家向好的事情,因为我们看到十八大以来,反复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有一些贪官污吏以前不是贪污,就是窃国,但是我们这届领导班子提出来,任何人都不能超越于法律之上,任何权力都不能超越于制度之上,我们已经看到抓出那么多重要级的高官,在未来我们还会见到有一些老虎现原形,要抱有这种好的期望。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8月
定价:4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