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协人眼中的陈忠实: 那就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

(2016-05-01 09:43:56)
标签:

文化

作协人眼中的陈忠实

就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

北京青年报

分类: 自由典藏

作协人眼中的陈忠实: <wbr>那就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

 

作协人眼中的陈忠实

   

那就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

        

 ◎作者:闫   妍    原载:《北京青年报》 2016年5月1日第A11版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老先生确实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白鹿原》。

       4月29日上午7点40,著名作家陈忠实因舌癌在陕西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4岁。记者采访到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副主编、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先生,以期更多了解这位宽厚朴实的老人。

    “得了癌症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是“病没办法”

       陈忠实老先生确诊舌癌是在去年的4月份。原先他的家人们想要隐瞒病情,只是陈忠实生性要强,不明就里既不愿去医院也不肯配合治疗,不得已才告知他真相。起初采用中医疗法,效果不佳,转而采用西医的放疗和化疗。

       大概是不习惯医院的环境,住家离治疗的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只有一站地,白天治疗,晚上回家,成了陈先生那时的日常状态。“大概因为觉得住进去以后就真的是个病人了,心理上也不愿意住到医院去。”邢小利这样推测。

       几个疗程以后,去年的11、12月,陈忠实的病情有所好转,可以出来活动,也能见见朋友,甚至到自己的工作室去读书写字。谁知到了今年春节后,情况再次恶化,“人瘦得厉害,最近一段时间,瘦得就更厉害了”。口腔中的营养跟不上,只得每天到医院去挂营养液,即便如此,身体依旧非常虚弱。

       4月26日早上,陈先生开始吐血。据了解,这是由于到了春天,病情发展得很快。“吐得特别多,一次都吐一大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4天,29日早上,陈忠实在昏睡中平静地离去了。

       陈忠实一直很坚强地在和病魔作斗争,舌癌的早期和后期因舌头僵直说不出话,他曾用笔给看望他的朋友写下一句话:“得了癌症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27日下午,邢小利曾去医院看望陈忠实,他虽意识清醒但说话已经很含糊了,能够辨别出的四个字就是“病没办法”。邢小利认为,这两句话很能代表他这段时间的心情。

      “昨晚(29日晚)去他家时,他的夫人说‘把罪受尽了’,”邢小利说,“他确实已经很坚强了”。

    “我是你的单位领导,你是我的部门领导”

        然而,即使是这样饱受病痛折磨,陈忠实依旧关注文艺界的每一个动向。在去年年末病情有所好转时,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读书会友。“他说最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读了,除了金宇澄的《繁花》因为是上海方言写的还没有顾上看,其他四本都看了,”邢小利说道,“还有读者买了陈老师的书让他签名。”

        陈忠实爱写书法,常有人慕名求字。在那段时间里,有一位上海作家辗转托人找到陈忠实请他为新书题个书名,陈忠实还认真地写了横竖两版请对方挑选。像这样的事儿,他向来乐意之至且分文不取,只是为自己帮上了忙感到高兴不已。对于陈忠实的热情助人、善良质朴,邢小利先生最是深有感触。

       自1988年调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邢小利与陈忠实相识共事已有28年,还曾是楼上楼下的邻居,“认识得更早。1983年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参加陕西的一些文学活动,那时候就认识他了。”

       陈忠实曾在陕西作协担任主席,现任名誉主席,编制上则属于作协创作组的专业作家。而邢小利担任创作组的负责人,因此陈忠实曾戏称:“我是你的单位领导,你是我的部门领导”。加上2005年共同创办白鹿书院的情谊,两人既是同事更是朋友。

       而对邢小利来说,年长十几岁的陈忠实还是不可多得的师长,是位非

       常宽厚的长者,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以宽容的胸怀对待。同时也极有原则,不盲信、不欺骗,最不能接受的便是为了找他办事而送礼。邢小利说:“陈老师是绝对不收,一分都不收,你要是给他钱他还生气。”而且,托陈忠实办的事总是很快就能办妥,从不拖沓,“能给文学界的朋友帮什么忙就帮什么忙,孩子上个学啊、工作中帮个忙啊,他感觉很高兴。”

    村民会直接到他家里,逢年过节请他写对联

       从出生到40多岁成为专业作家,陈忠实人生的前50年都生活在农村,60岁之后还回到农村去住了两年。撇开著名作家的身份,“如果你看到他,那就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邢小利如是说。即使后来陈忠实在城市居住,家里还是有一块自己耕种的土地,并不是“每天坐在房子里写东西”的人。

       陈忠实生活极为简朴,物质要求主要讲究“实用”二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老师称生活中的他为“不修边幅”。据描述,陈忠实穿衣服时袖头经常是乱的也不在意,背的一个挎包最起码用了十几年也没换。在他看来,用着方便就好。

       不过,陈忠实有三大爱好:抽雪茄烟、喝西凤酒和听秦腔。雪茄烟要是那种便宜而劲儿大的,名贵的古巴雪茄反而不习惯;西凤酒是提神必备,劳动前总要来上那么两口,只因后来生病才不再喝;秦腔则是他除了读书外最大的精神享受。

       而对于游山玩水,陈忠实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有正事儿要办、有忙要帮,离得再远没有酬劳也会前往,对纯粹的吃喝玩乐则毫无兴趣。“这一点可能对他的身体也不太好。”邢小利说。

       与文艺界平日里的交往不同,在乡间,在与陈忠实熟识的陕西乡民眼里,他不是“当官的”,也不是一个作家,就是一个乡民邻居。平日里农村的婚丧嫁娶,因为出了名的德高守信,村民会直接到他家里亲切地唤道:“忠实,你来给我管个账发发东西。”逢年过节请他写对联也是家常便饭,和乡亲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邢小利说:“在西安,谁说到陈先生(去世)都会想要去送一送,随便哪个普通人,除了他没有人能做到。”

    从早到晚,来吊唁的人特别多

       得知陈忠实离世的消息,29日中午,西安思源学院的陈忠实文学馆设好灵堂,接受文艺界以及其他各界对陈忠实先生的吊唁。下午便有思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或组织、或自发地前往追悼,还有成群结队的村民。

       傍晚,陕西省作家协会也设立了一个规模更大的灵堂,公开接受各界到场追思。这一灵堂将开放到5月4日,直至5月5日送别陈忠实。

       目前,除了设立在陈忠实家中的私人灵堂,向社会各界开放的就是以上两个,一个在蕴含着重要意义的东郊白鹿原,一个在市内作协陈忠实曾工作过的地方。

       “我们的工作人员整个五一假期都会在作协灵堂那里值班。从早到晚,来的人特别多,”邢小利说,“所以从灯光、接待布置,到工作人员着装,一切大家都会尽心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