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有一种离别叫做永远

(2016-01-15 17:25:18)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有一种离别叫做永远


有一种离别叫做永远

——读吕翼《冤家的鞋子》有感

普顺良

 

一个好的小说家必须讲好故事。在讲故事中塑造人物,刻划形象,反映时代背景,托物言志。写作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创作过程。在我的心目中,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就是一个工匠,他们锤炼刀锋、打磨仪器;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就是一个厨师,他们琢磨菜谱,认真烹饪;一个好的小说家,就是一个农民,他们春播秋收,精耕细作。但一个好的小说家却又比工匠、厨师和农民更艰辛,比他们更受折磨,因为他们必须创新,必须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新的东西,有新的内涵。

吕翼的《冤家的鞋子》,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在金沙江畔,两个民族隔江相望,一个世居民族想走出来,在外面过更加幸福文明的生活:另一个民族不想进去,那里太偏僻荒凉。两个民族孩子,有着一段浪漫、野性、血性、人性的爱恨情仇,两个男人共同爱上一个有信仰的姑娘,她的信仰就是婚姻道德的底线。一个有信仰的人会更加迷人,这样的人会显得更加神圣和高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处事方法不一样,但都有着一颗纯美之心,在追求爱情上,汉族青年胡笙温文尔雅,每周踏破铁鞋回去幽会,在那个夕阳下,月光里的谷草堆上,演尽了无限的缠缠绵绵,缀满了诗情画意;彝族青年乌铁雷厉风行,走马扬鞭,潇潇洒洒,书写了豪迈激情。两个不同性情的人在正义的战争里患难与共,顽强战斗,把生的希望尽量留给对方……

故事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彝族土司的遗孤——乌铁,家住在凉山金河岸边,他在乌蒙城做生意,经常往返穿梭于杨树村。这天,乌铁经过杨树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人疲马困,夕阳洒在草堆上,草堆上坐着一个姑娘正在做布鞋。乌铁自幼父母双亡,特别渴望有一双布鞋的他,现在看到了那双朝思暮想的毛布鞋。他不仅是对一双毛布鞋的渴望,也是对温馨生活的渴望;饥肠辘辘的马闻到了稻草的芳香,马儿走向了草堆吃草,如饥似渴的乌铁却走向了那个正在做布鞋的姑娘,于是就把她掳走。乌铁也许早就瞄上了那个美女,不然,他怎么会知道开杏常常在这里幽会她的心上人胡笙呢?开杏对胡笙的“听话”觉得有点惆怅,幽会后,胡笙进城教书去了,开杏怎么还不立即回家呢?说明心中还有想法,年龄说明她也是一个有想法的女人。被乌铁抢走后,一路上在乌铁马背上的反抗,直到家中的反抗也只是无力的反抗。这天傍晚,内心饥饿的乌铁得到了一个美女,肚子饥饿的骏马吃到了稻草,世间万物各有各的幸福,乌铁掳掠到了这个美女回到自己的老家,那一夜,他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在那个常常发生冤家械斗的民族里,一个败落的土司后人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了,没有被现任的土司找到并灭口,算是给他一条活路了。怎么可能让他在新土司的眼皮底下娶一个媳妇,在新土司的权力范围内成长壮大呢!彝族的联姻是家族实力的合并、相互依靠、互相给予保障的姻亲制度。对乌铁来说,假若有个女人嫁他了,他能给这个女人安全感吗?能给女方家族增加安全感吗?嫁人不仅是嫁财富,更是嫁安全的观念里,乌铁想娶到一个媳妇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何况是那个乱世纷纷的岁月。乌铁在乌蒙城做生意是赚到钱了,可就是没有媳妇,纵然有钱,可谁会不顾自身安全的嫁给他呢?说不定有一天土司追杀过来,那就小命难保了;买也不给,买得到媳妇,可买不到真爱,更买不到安全的生存。所以他不得不展示人性野的一面,为了自己的幸福,不得不动粗掳掠。抢到一个女人,一心只想过安稳日子的乌铁,用钱去土司那里买苟且偷生的承诺都得不到。买来的承诺还叫承诺吗?这个关系到生死存亡的诺言能信吗?抢一个女人回来过日子,对土司没有势力的威胁都不行。在那种弱肉强食的旧时代,没有法制的旧社会,谁愿意眼睛里有沙子呢?何况这个是前任土司的儿子!要么不在他的领地里生活,要么被赶尽杀绝。表现出人在权力竞争中的决杀秉性。乌铁在势力面前无能为力,对付流氓混混却是游刃有余,他把调戏开杏的流氓高高举起摔在地上,表现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憎恶,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虽然这个女人对自己冷冰冰的,但他依然履行着保护她的责任。

另外一个女人是早年被抢来的,她给乌铁通风报信,终于逃出现任土司的追杀。早年抢来的女人与大家相处融洽没有敌意,乌铁的父母也曾经给她找了个对象,没整成,现在,她依然平静的生活着,可是从来没有回过娘家。现实不是民族之间的仇恨,而是对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恐惧,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为了生存潜在着不正当竞争的惊恐;现任土司连自己的亲侄儿都不放过,虎毒不食子,人毒会杀亲啊!

乌铁是个土司的遗孤,现任土司是他的叔叔,容不下他,乌铁用朱提银交换来的承诺也没有得到兑现,当天晚上土司就调集人马准备杀人灭口了,早年被抢来的这个女人发现端倪,告诉了乌铁让他当夜逃走,躲过一劫。出生的地方住不下去,乌铁只好驮着开杏返回到做生意的乌蒙城,住在挑水巷。乌铁是个商人,是个成年人,是情感饥渴的人,更是对家庭幸福生活渴求的人。坐骑是物质上的饥渴,而人是心灵上的饥渴。聪明的女人抗拒不了现实,却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时时刻刻用死来威胁乌铁,抢得到人,但是抢不到心。人都会有一时的冲动,但不能常常冲动,过日子更多的还是平淡与理智。乌铁回到平静,继续做他的生意,发展自己的家业;“媳妇”也做鞋子出售补贴家用。可是他俩的生活一点也不和谐,夫妻俩分屋睡觉,而且开杏每天要洗两三次澡,乌铁默默的为她挑水;真是强扭的瓜不甜,只能用时间慢慢煎熬,让激情消失在无情的岁月里。开杏默默的抗拒着,心想:你抢走了我,毁了我的名誉,我就让你一辈子过着名誉夫妻的生活,决不生孩子。开杏一天两、三次的洗澡,不是在洗身体,而是在洗涤心灵。一个纯真的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正在做着一个少女的美梦,却被乌铁打破了,她无声地表现出讨厌暴力,厌恶战争,坚守着婚姻道德的底线。

那一天,开杏的心上人胡笙终于找到了她,同时也知道胡笙不久要上抗日战场了。因为自己已为人妻了,在胡笙的激情拥抱下,对她冲动,在关键时候,她用钢针扎了胡笙一下,并且哭说道:“正因为我爱你,我才不会玷污你!你不知道,我是一个脏女人,我是一个臭女人,这些日子以来,我天天洗,从未间断,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洗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洗干净。我是一个坏女人,天天供拜佛,佛却丝毫不肯原谅我……”她机灵地保住了道德的底线,表现出了她对婚姻道德的信仰。生活在那个身不由己的旧时代,保护不了自己的身体,抗拒不了现实,但是能保住一份信仰已经不容易了,这种信仰就是专一的、纯朴的,善良的,美好的,浪漫的、热情而持久的挚爱。这么多年,经历这么多沧桑巨变,她依然如故,初衷不变地为胡笙圆一双少女时候的布鞋梦。这以后,每天夜里她都加班加点的做那双未曾完成的布鞋。

这一夜乌铁说自己已经从军,明天就要上抗日战场了;在开杏的心中,乌铁是一个具有很强“匪性”的人,听到他要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又不由得地对他的侠义产生了几分敬重,开杏的心受到了感动,当知道她鄙视的男人要为正义而战的时候,她却豁然献身,这夜和乌铁过了一场真正的夫妻生活,当夜和自己的“名誉”丈夫在身体上与情感上和谐交融。算是对具有血性者的犒劳,这不是用金钱所能得到的犒劳,而是精神上的奖赏。随后又继续做那双未曾做完的布鞋,这双鞋子是她要送给心上人的定情物,是她少女时的纯洁梦,现在做好送给胡笙也算是圆了一个少女的梦,表白了自己对那段感情的真心真意。

专一的人心累,专情的人情殇,性格暗示着命运,三个人都有内伤,开杏不快乐,自己心仪的人不在身边,在身边的人又不喜欢;乌铁不幸福,得到了人,却得不到心;胡笙很抑郁,自己精心培养的感情,正在浪漫时就化为乌有。两个男人都受到情感的煎熬,很愤懑,要想宣泄,最理智的选择就是投身战争中去,对于有思想的人来说,有时候觉得生容易,选择咋个死却是这么的艰难。

第二天,开杏去送别心上人的时候,带上心灵圣物——毛布鞋,却找不到胡笙;那个“名誉”上的丈夫却总在眼前晃来晃去的,开杏假装没看到 ,更没有把那双象征心灵之爱的鞋子给乌铁。这是真实的人性,象征真爱的东西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给的。乌铁能忍受丧母、丧父之疼,忍受世俗的冷落,却忍受不了没有真爱的婚姻,就是那双象征真爱的鞋子,让乌铁纠结和沮丧,男人可以摧马扬鞕奔赴沙场也在所不辞,却忍受不了没有一分纯洁真爱的现实。乌铁曾经一跪,只为要一双具有象征意义的鞋子,却把一个豪情男儿对真爱的理解诠释得淋漓尽致。心灵的圣物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它只属于点燃激情的那个人,属于给自己梦想的那个人。乌铁在凝视开杏,想得到鞋子时,开杏连正眼也没有看他时,他催马前行。隐形中可以看出乌铁对人生是有规划的,到什么时候该做啥事就做啥事,早晚都要做的事早做早好。比如到结婚的年龄而没有媳妇,该抢还得抢;曾经与开杏商量要孩子的事没有得到同意等等。在遇到灾难的时候就会义无反顾,浩气凛然的奔赴下去,因为该做的都做了,结果就留给机遇吧!

然而,缘分却在阴差阳错地捉弄着人性,往往执着的人都要经历千难万险的坎坷,最后得到一个悲酸的结局。感情的创伤,用正义的壮举来治疗是一味不错的良方。对开杏来说,一个是自己一往情深地爱着的人,另一个是深深爱着自己的人,他俩如今一齐自发的走向了抗日战场。从此,开杏过上了牵挂的日子,牵挂温文尔雅的胡笙,又牵挂那个仗义执着的乌铁。开杏经常在辕门口广场、县政府打听两人的信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胡笙活着,而那个掳掠自己的人死了。开杏按彝族的葬俗,请呗慕给死了的乌铁诵经祈福、招魂指路,可是乌铁的灵魂怎么也招不回来……据彝族文化说:如果呗慕招灵招不回来,说明这个人还没有死;另外一种可能是人活着的时候做了正义的事,死后会一路顺风地回到祖灵界;如果活着的时候做了坏事,死后要受到千般折磨,万般苦难才能慢慢的到达祖灵界; 这就是彝族文化的神秘之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一代代为正义而战的铁血男儿。然而,最后活着回来的人却是那个强悍的冤家……

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作者社会生活阅历深厚的结果,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生活的写照,作者用讲人生中的一些小故事来诠释人性、信仰、普通人的道德标准,以及民族兄弟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自然表现出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战争结束了,战士带着伤残又回到家中过自己的平凡日子。人是有信仰的动物,明白需要什么?应该坚守什么?正义的壮举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胡笙失去了真爱的人,自己心灵空虚飘浮不定,选择战争去了结自己;乌铁得到了人,却得不到心,生活也没有意义,顺应时代而去参加战争。在正义之战的抗日疆场上,在残酷的战斗里,乌铁尽力保护胡笙,胡笙尽力掩护乌铁,毕竟两人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爱人。这对民族兄弟亲密得犹如一个人,最后,其中一个战死了,另一个失踪了,人们都无法分辨出谁是胡笙,谁是乌铁。小说就是生活,生活犹如小说,故事的结尾是不该死的人死了,想死的人却还活着,让活着的人再一次受到情感的煎熬。

有时候,转身就是一辈子!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小说的结尾一幕最让人感动,一个轰轰烈烈的生活着,一个轰轰烈烈的死去,开杏经历了浪漫、野性、血性、人性的生活洗练,乌铁参加了正义之战回来,静悄悄地回来,纵看乌铁的一生都是生活在轰轰烈烈之中;开杏终于愿意把那双象征真爱的布鞋拿出来犒劳一直以来、特别想要得到它的人穿上时,然而,这人的裤腿却是空空如也,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脚。开杏纠结之后,决定给他鞋子时,得到的却是悲壮。人活着不容易!能得到一份真爱更不容易!那双脚冤枉,白白期待了一场,尘飞在硝烟之中;这双鞋子也冤枉,空空耗费了好时光,默默品味岁月的凄凉。一次机缘的错失,一次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有缘相逢,无分配对成双。胡笙谷草堆边一别,和开杏的浪漫就成为永远,乌蒙城的挑水巷一别也成为永远,这一爱、一战组成了胡笙一辈子的绝唱;他有一场真爱,又在轰轰烈烈之中精彩死去,人生算是圆满,然而其中饱含着的辛酸又有多少人能够体谅,这一爱短暂,却传唱百年,留下惆怅,让世人慢慢思量!亲情也好,爱情也罢,友情更不用说。

吕翼把远的东西写近了,把近的东西写远了;吕翼把大的东西写小了,把小的东西写大了;吕翼把浅的东西写深了,把深的东西写广了;吕翼把黑暗的东西写光明了,把虚伪的东西写真实了。在这条路上,他是一个另类,他的作品有别于庸常和低俗,有别于飘浮与虚伪,这不仅是过去、现在,还应该是未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