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托尔斯泰难题

标签:
文化所见略异李建军托尔斯泰难题羊城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托尔斯泰难题
作者:李建军
原载:《羊城晚报》2015年12月27日第A8版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images/2015-12/27/A08/res17_attpic_brief.jpg托尔斯泰难题" TITLE="李建军: |
我现在仍然记得当初读到《复活》卷首引语的惊讶和困惑。老实说,耶稣的话很是让我焦虑了一阵子:要我饶恕一次都很难,更别说到七次和七十个七次。
对于像我这样的中国人来讲,最难理解的,还不是“饶恕”这样的问题,而是“勿以暴力抗恶”——这才是真正的“托尔斯泰难题”。
如果不以暴力抗恶,那么,恶如何遏制?那种巨大的恶又该如何反抗?面对德国法西斯的种族灭绝和日本法西斯的“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恶,除了用暴力反抗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但是,这个简单的道理,《马太福音》的虔诚传播者难道会不懂吗?伟大而睿智的托尔斯泰难道会不明白吗?
面对暴力的取舍,大部分人都是相对主义的有条件论者,即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选择还是排斥,或者回答“是”还是“非”。但是,托尔斯泰却是绝对主义的无条件论者,即任何时候都要反对和拒绝暴力,任何时候都要对暴力说“不”。他对别人有可能一分为二、允执厥中地谈论的问题,往往采取一种排中式的表达,不留一丝游移伸缩的空间。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中,“勿以暴力抗恶”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托尔斯泰主义中广为人知的道德律令。它是一种伟大的态度,而不是一种绝对的真理,所以,可以批评它,但也要理解它。
前一篇:刘国重: 金庸不刻意讨好读者
后一篇:张 勇: 皇帝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