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庐隐
作者:陈 辉
原载:《北京晨报》2015年11月29日第A17版
|
http://bjcb.morningpost.com.cn/res/1/1/2015-11/29/A17/res01_attpic_brief.jpg 辉:发现庐隐" TITLE="陈 辉:发现庐隐" />
|
|
任你无限荣华,
到头总会凋谢。
|
寒山一度秋风,
拾得几片黄叶。
作者:刘树勇
|
|
|
|
“人生是时时在追求挣扎中,虽明知是幻想虚影,然终于不能不前去追求;明知是深渊悬崖,然终于不能不勉强挣扎;你我是这样,许多众生也是这样,然而谁也不能逃此罗网以自救拔。”这是石评梅在《给庐隐》中写下的话。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星般一闪而过的作家,她与林徽因、冰心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茅盾曾说:“‘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刘大杰则认为:“提到中国新文坛的女作家,资格最老的,谁也承认是冰心与庐隐。”
庐隐一生贫困,笔下充满哀怨,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作家,正如她所说:“所以我对于今后妇女的出路,就是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这就是我惟一的口号了。”虽然庐隐只有十三四年的创作生涯,却留下了近百篇中短篇小说和近百篇散文,堪称是现代文学史上一笔重要的遗产。
庐隐的文笔优美、叙事从容,剧作家阿英曾说:“庐隐的创作的内容,大都是她自己生活(也可以说是一个女性的生活)的叙述,是一个女性自身的抒情的作品。”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遗憾的是,这位天才型作家只活了36岁,便因难产而去世,未能留下真正成熟的作品,此外,现代文学史对她的忽视,亦让她长期不为读者所知。
今年,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王国栋先生主编的《庐隐全集》,补足了我们认识庐隐的一个巨大空白。这位“悲哀的叹美者”终能以其全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堪称一桩不朽功业。
重读庐隐,发现庐隐,这不仅是为了回看中国当代文学来时的路,更是为了追忆一个人的悲哀与挣扎,而其最终的凋零与无奈,在文学的世界中,具有永恒的意义。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