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学,你让什么样的女性崛起 张佳羽

(2015-10-29 09:06:42)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文学,你让什么样的女性崛起 <wbr>张佳羽
 文学,你让什么样的女性崛起
                            张佳羽
    常常听人提到经济基础。从事文学的基础,同样是经济。尤其对于女性。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人有所安享,才能静心向文。因为文学是奢华的供品。若你连庙都没有,菩萨冻在外面,你的心诚就如同空气,没法儿体现。把美品上供给菩萨,是义务,也是交换价值缓慢显现的劳作。在没有成名之前,不论你多么晶莹剔透翼展摩云心高气傲,生活都会挥动无情的大棒,将你打蔫。没有掘通养活自己的途径,每天愁罢上顿愁下顿,文学终归要远离你。
    这就是文学的秉性。在创造它的过程中,忽隐忽现一副嫌贫爱富的嘴脸。异想天开勾勒文学,和男女互相示爱一样,浪漫美好,那是人的本能。从事文学是奴性的,阅读文学是雅性的。因为本能的存在,小儿时节,识得几筐斗大的文字,就敢豪气冲天做起作家梦的人众多。这就是少年作家成群涌现的缘故。而少年作家恰恰是衣食无忧之族,有父母养着,只管美梦真做。再卓尔不群的少年,也是要成长的,要自立的,一旦剥离了父母的供养体系,单打独奏,开锅起灶,谋生将成为首要任务。只有解决了吃饭睡觉问题,才能继续考虑创造文学的问题。这就是文学少年大都在成长中消失的根本原因。不是文学不好,是文学太奢,你穷得档裤子,供不起它。
    纵观史上杰出的文学女性,她们披着一身文学的光芒,是极其迷人的。但在文学的光芒后面,你看到支撑她们从事文学的架构了吗?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生于汉代一个巨商之家,坐拥良田千顷,居地华堂绮院,出行高车驷马,教养甚佳,长大后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结为连理枝,可谓比翼双飞。卓文君生的好也嫁的好,所以能坐下来静静地养文,把自己养成一代名女。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宋代词人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早年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门徒,官至礼部员外郎,家中藏书丰富。她在生活富足、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熏陶下,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至于后来的婚姻不幸,也是在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出现的不幸。生活并没有罚她去做苦力,她依旧衣食无忧。
    号称民国才女的林徽因,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林长民官至北洋政府司法总长。5岁始,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2岁随父进京,就读于英国教会所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6岁,随父游历欧洲,期间结识了著名诗人徐志摩;19岁,即参加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创办的新月社活动;20岁,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宾州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学,因该系不收女生,改读该校美术学院学习;24岁完婚,此后在文学与建筑两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的冰心,诞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其父谢葆璋,曾参加过甲午战争,后在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出任校长。她出生7个月就随父母移居上海,4岁随居烟台,7岁读《三国》《水浒》,12岁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13岁时父亲出任北京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随迁北京……18岁参加新文化运动,开始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随家每迁一地,居住环境都优雅美好,养成喜好红玫瑰的心性。20岁出头时,已誉满中国文坛。
       被称颂为奇女子的张爱玲,出身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学识与张之洞并驾;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父亲是家中独子。她生于上海公共租界一栋没落贵族府邸,4岁接受私塾教育,8岁开始学习英文、绘画、钢琴,阅读古典名著。10岁,父母离婚,她搬出宝隆花园洋房,随父生活。11岁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12岁在校刊发表小说《不幸的她》,13岁发表散文《迟暮》。14岁父亲再婚,搬回上海麦根路别墅。其后居所因家庭关系、学业关系反反复复变化。22岁,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她的生活稳定性不强,但不论怎样,都有充分的保障。
    这些例子是说,文学,在不出名的阶段,是不养生的,从文之人先要生有所养。尤其女性,自己的生活难以为计,没有确切的保障,文学只是水中捞月、隔山望梅。
    即便是如今,社会不可逆转地在进步,满世界的女中豪杰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在各个行业都有领头人。但文学依然不舍它的贵族性,设置一个生活的保障前提,要女性慎重面对。在当下,女性作家成功的范例有很多,是不是能挑出在生活落魄中登峰的,我不知道,大家可以去甄别。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