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当下文学期刊像是自己在跟自己玩儿——巫昂访谈录

(2015-08-26 08:37:37)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当下文学期刊像是自己在跟自己玩儿——巫昂访谈录

 当下文学期刊像是自己在跟自己玩儿——巫昂访谈录

  

  来源:江南时报

  

  受访人:巫昂访问人:严彬中文系的教育对成为小说家没多少支持问:你的诗歌中流露较多家庭特征和日常生活,你的诗创作受过何种影响和教育?是否受过别的诗人的影响?答:我写诗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写小说……

  

  受访人:巫昂访问人:严彬

  

  中文系的教育对成为小说家没多少支持

  

  问:你的诗歌中流露较多家庭特征和日常生活,你的诗创作受过何种影响和教育?是否受过别的诗人的影响?

  

  答:我写诗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写小说也一样。虽然读了大学和研究生的中文系,但是中文系的教育系统不提供给你一个成为诗人和小说家的有力支持,中文系似乎是为了让你将来找个媒体上班,有口饭吃。我有幸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网络,注意力容易专注,1996年之前,生吞活剥,读了海量的书,那时多数时间在图书馆度过,复旦的文科图书馆,五教边上,读书,做笔记,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中文系出身的人,好像语言训练会略微好一些,得益于阅读,和同学间日常的闲扯。

  

  我们那时候,读先锋小说家的作品,诸如马原、余华、苏童、张承志,前三人更喜欢马原,真汉子啊当年。最喜欢的其实是张承志,特别是他的《心灵史》,多年之后,有机会去了西海固,那种早年的发自内心的喜欢,促成了我去西海固的直接动力,然后它改变了我的生活。一个好作家,一辈子脑袋都放在一只看不见的断头台上面,凡事凡文,都得时刻警醒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一时间的苟且,因为苟且会形成惯性和自我原谅的借口,最后你表面上只是妥协了一下下,其实脑袋已经在断头台上断掉了,自己还不知道,之后活着就是个纸片儿人,这是我的理解。

  

  那时候,大家还都读国外作家,诸如卡夫卡、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爱伦坡、海明威、福克纳、契科夫。我甚至读完了那么多卷的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因为不懂而努力阅读,在当年是常态。我对卡夫卡相当着迷,一直想搞清楚他到底在干什么,那是一种文学思维的重装。我是个热爱《红楼梦》的普通青年,读了七八年中文系,有点儿往潜意识里的文学青年靠拢的意思,即便表面淡漠,内里的配置多少都是有的。

  

  总之我饥不择食,读了太多书,像冯友兰的《中国思想史》,还去图书馆找出解放前的老版出来对照,有一阵儿总是在故纸堆里沉溺不起,以至于跟看管老版图书的半老头儿管理员混得很熟,他喊得出我的名字,眼神中带着欣赏和欣慰。那时候,跟人交流的通道是关闭的,习惯性不掏心窝子,苦闷,但不知道何以解决,一到放假就出去穷游,去西北去西藏,去那些很野的地方,觉得在路上最是能够解决问题,住完十块钱一晚上的旅馆,什么精神问题都解决了,就是那样。

  

  当下的文学期刊就是一个老派的暖水壶

  

  问:你说过,是不看文学期刊的。你心中理想的文学期刊应该是什么样子?

  

  答:我不是从来都不看文学期刊,上大学后还都会看,一直看到《芙蓉》在精神上停刊。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当下的文学期刊就跟一个七八十年代的老派暖水壶似的,里面永远装着那几个老帮菜,装帧老土不说,文学理念也非常陈腐,好像他们自己在跟自己玩儿,缺乏好眼力,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开放的心。

  

  我没有想过理想文学期刊的样子,你提到了我姑且想一想,比如:一翻开目录页,里面是一些金光闪闪的名字,你觉得跟这些临时目录邻居的名字摆在一起,一点儿不跌份。主编,不要总是穿老婆从批发市场买的化纤布免烫细条纹衬衫了吧,主编和各位编辑都有足够的工钱,让他心血来潮单独请个小说家或者诗人吃个饭,喝喝咖啡,办公室最好在一个大仓库改建的房子里,阳光斜照,植物繁茂,没有好环境,何来闲适心情搞文学。最好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非盈利机构,采用赞助人制度,稿费不要低于千字五百,一年到头没发现个芥川龙之介或村上龙,都不好意思给自己发年终奖,发现好作者,还要懂得他们,原谅他们所有的坏毛病,就是这样。碰到好作品是这种语气:“妈蛋,你居然能把科幻题材写得如此文学而正点,你征服了我,刷新了我的世界观,谢谢你!”

  

  诗人不应该赤身裸体地站在读者跟前,一个看不清楚的诗人,比一目了然的好多了。

  

  想象力是写作武器库中最不可或缺的

  

  问:写作过程中,经验、观察、想象对一个小说家非常重要。你认为呢?对这三点又有什么看法呢?

  

  答:是非常重要,这是小说家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它们,你的写作将难以为继。经验像是生活和时间的礼物,观察是一种习惯。好像说,你可以看到色卡中没有的颜色,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作家就是要从生活当中的微妙之处得到启示,因为写,需要各种细节。想象呢,太多人没有想象力,或者不把想象力当做写作训练的一部分,觉得选择诸如现实主义写法就可以不要想象力,很糟糕,想象力简直是武器库当中最需要,最垫底,最不可或缺的了。

  

  当个诗人写写小说简直已是住在人间仙境

  

  问:你说你的小说创作有自己的计划,短篇小说一年大约一个作品。为何数量如此之少?你如何看待那些能密集写作大量高质量作品的小说家?

  

  答:前几年,因为没有办法一下子明确自己写小说的方向跟要写什么,以千计系列又要一边学着写,所以很慢,这两年可望速度提高一些。我一直被认为写得太多太快,特别在诗和随笔方面,要说出书跟作品数量都不算低产,但到了小说,我想好好琢磨下,写更多的成品精品。小说家高产低产都是自己说了算,就像刚才说的,有真金白银才是重点,产量某种程度上不太重要,也不值得当做事儿说。

  

  问:你对未来的创作和人生有何规划或设想?

  

  答:创作上,当然是继续写诗,继续写小说。这些年应该小说上重点都会是以千计系列,我想生下一个特别有魅力的私家侦探,做他的母亲,让他有人格,有弱点,有喜怒哀乐,这是个长期的工作计划。

  

  人生上,继续热爱生活,洗衣做饭,该贤惠还得贤惠,该对朋友好还得好,有深度小规模的友情和持久深入唯一的感情,有时间还是会到处去,到别人的地方去做做客。世界这么大,我能当个诗人,写写小说,简直已经是住在人间仙境,夫复何求?

  

  关于巫昂

  

  巫昂于199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现当代文学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曾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后辞职,成为自由作家。在《南方周末》、《新周刊》、《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开设专栏,并持续创作诗歌与小说。旅行各地,时居北京。2007年,巫昂回归诗坛,以《犹太人》等一系列诗歌作品,赢得了新的创作高度和广泛关注。2010年底,创办手工品牌SHU

  

  http://www.jntimes.cn/wenyi/2014/0723/138562.s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