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  忠:为何“打工文学”离打工者越来越远?

(2015-08-02 17:07:51)
标签:

文化

马忠

为何“打工文学”

离打工者越来越远?

羊城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马 <wbr> <wbr>忠:为何“打工文学”离打工者越来越远?

 

为何“打工文学”离打工者越来越远?

 

□作者:马  忠   原载:《羊城晚报》2015年8月2日第B2版

  

    身在打工群体却不写打工题材,取而代之的是打工作家多维的视角,目光不再局限于他们生活的工厂或城市,而是选择了回望乡土或眺望远方。而报纸、电视、网络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人们又想当然地把它们当成了文学的替代品,罕有人再捧着印刷品读书、握着钢笔写字。于是,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打工文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从内心来讲,原来我们对打工文学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觉。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打工文学”,让一批批(或曰几代)打工者在寂寥的夜晚或是加班的间隙,以自己或同伴们趴在铁架床上用粗糙的手写出的文字,作为精神的养料,打工写作群体可以把我们在打工生活中某些被遮蔽的意识擦亮。可是,打工文学在今天却颇受质疑:谁的底层?何种立场?如果禁不起这种追问,它只能是“他者”想象的“打工”,是用“打工”装扮起来的写作,不过是“写作打工”而已。

  不言而喻,几千万打工大军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以超常的辛苦换得微薄的薪水,特定时代的这一特殊群体需要代言人。但是,当这些代言者获得主流认可之后,甚至因此脱离打工生活后,他们为什么还要为打工者写作、如何为打工者写作?或许,这是现在所谓的打工作家为什么不写打工题材的一个原因。

  不愿写打工题材的另一个原因,与打工文学作品难以引起读者共鸣有关。说白了,创作打工题材的作品很多,然而真正能为打工者代言、得到他们认可的却是少之又少。特别那些从没有过打工生活体验而写作打工题材的作家,他们虚构的“打工文学”反倒不如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打工者无意或有意间,用文字记录自己“处处皆悲辛”的生活来得真实,更具撼动人心的力量。山东大学“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曾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学阅读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只有34%的人选择喜欢打工文学作品。未选择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打工文学作品写的生活不真实、没有表达打工者的真实感情、故事不精彩等。由此可见,以农民(工)为书写对象的当下打工文学,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接受情况并不理想,真正喜欢打工文学的农民工读者也不多。加之现在的“新生代工人”更突出自己的个性,而且表达的渠道也更多元化。如果喜欢写作,他们会选择网络传播。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打工文学的写作者纷纷退出打工文学的写作,包括率先把文学视角聚焦到打工者和生产流水线的张伟明、林坚等第一代打工文学作家,将打工文学延展到劳资关系、劳动维权、个体尊严等领域的王十月、郑小琼等第二代打工文学作家,再到由一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年轻打工作家构成的新生代打工作家方阵,他们当中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作家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改变了命运,慢慢不再“打工”。有的自己创业当起了老板,如安子、刘大程、许强、张守刚等;有的则被招进了文化部门,如柳冬妩、王十月、郑小琼、罗德远等;还有的选择了自由职业,如鄢文江、唐小林、杨青云等。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打工作家越来越少,而下一批打工者又不能及时地补充到“打工作家”这个群体中来,自然造成了打工文学的“真空”——创作数量上的锐减。即或是王十月、郑小琼、柳冬妩等人仍在坚持,已经频频走出广东,获得多个国家级文学大奖,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但他们的事迹也仅仅属于他们个人,他们的创作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整个打工文学?

  打工文学自身也存在一个如何突破创作上的“瓶颈”问题。在这个文学已经越来越缺乏血性的体验、普遍存在着炫技的年代,我们到了必须对打工文学作出反思的时候了:反思我们的打工生活是麻木得太久不再疼痛了,还是我们真的就写不出打工文学的新意来?从当下整体打工文学来看,一个写作者应该不断地超越、颠覆、否定自己的经验,突破写作的思维定势。

  过去,打工文学多反映流水线上的残酷制度、人性冷漠等;时过迁境,今天,打工文学就不能再这样写下去,打工文学作家应该转变自己思想与文学观念,应该反映这个宏大背景之下的人性的各种可能性,多一些积极、美好的声音,同时更注重写作的技巧,提高作品的文学性。因为艺术创作,不仅要积极地传达出真实,而且力求积极地在读者——首先是打工者——心灵中发生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工文学不是一种“套路”,而是有待打工者不断开拓的领域,还有待打工者们自己来抒写、创造,来提高和丰富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