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写作的小我和大我》:在2012年楚雄州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5-07-12 08:04:08)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写作的小我和大我》

       /杨淑美

由于时间关系,我仅针对参会要求的四个内容进行发言:

1)本人所从事文体的创作经验

我跟大多数写作者一样,是从诗歌写作开始的,慢慢的写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后来写了长篇小说《青裙玉面》,获得全国“99杯新小说家奖”。我曾被冠于“网络作家”的称呼,关于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阿来老师在今年在楚雄举办的云南省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训班上讲到这个话题,他认为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写作,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叫做没有中心的世界,互联网时代就是去中心,每个写作者,只要有一台电脑,就是一个终端。世界是平的,每一台终端机都是一个网络,互联网时代还仅仅说中国文学、云南文学、甚至楚雄文学是不够的。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多读多写是最基本的。现在加入各类作协都要求选择一种创作文体,我认为无论是世界还是写作对于作家来说都是多元的,有些作家小说写得、散文写得、诗歌写得,而且都写得极好。我的长篇小说《青裙玉面》出来后,网上和纸媒上都有不少评论,有的评论家很直接:说你的散文比小说写得好。读者是写作者最好的眼睛,受了这句话的激励,我下狠劲写了一篇散文,叫《时间之外》,7000多字的删节版发表于今年7期的《边疆文学》;14000多字的原文稿发表于今年10期的《滇池》,《时间之外》发表后,又有读者告诉我,说还是喜欢读你的小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喜欢,我们走在文学这条道路上,这是一场脑力、体力、耐力的长跑,时间是一个沙漏,漏着漏着,真正的写作者,最终会被筛选出来。

2)对当前本省、州文体创作现状的认识

老实说,之前我关注本省、州文体创作较少。我2008年到上海作协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论坛,感觉云南文学还跟云南的地域位置一样,处于全国文学的边缘地带。这几年云南文学的成就越来越显山露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有 夏天敏老师、于坚老师、彭荆风老师、雷平阳老师,入围茅盾文学奖前20名的范稳老师,当然获得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老师就更多了,其中就有我们楚雄州的张永祥老师。云南,已经渐渐成为一个写作的富矿。

说到省内文学,“昭通作家群”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个作家的成功,有他自身的努力、付出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但是,一个作家群体的凸出,除了作家们自身的出类拔萃,还跟当地的文学氛围、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政府的重视程度等密不可分。

我参加了2012年云南省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训班的学习后,感触颇深,通过跟来自省内各地作家的交流,找到不少地区的、民族的、写作方式的、写作个体的差距。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学员们的共识,也是阿来、叶梅等授课老师都认同的观点。

3)对当下本人所准备创作的题材的思考

乔叶老师在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训班上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她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读好书,内行看内行,应该读出它的好来,一个好的写作者,也是一个好读者。我赞同她的论点。从去年开始,我阅读了张炜老师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你在高原》,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读完了前五个单元,并把相关评论文章集结后,发表于今年第四期《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接下来,我会继续抽空阅读后五个单元,继续寻找出它的写作亮点来。

近两年时间,我着手创作了一部以大学生为题材的小说,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有文字被删除,又有更多的文字铺张开来,我把写作的过程比喻做铺路的过程,而写作者,像筑路工人,你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必将踏上坦途;反之,则半途而废,与柳暗花明背道而驰。该小说我写了20多万字,又删除了将近一半的字数,在删删改改的过程中,有忧伤,也有快乐,写作者,总是希望最终的成书,能够让预期的读者群接受并喜欢。

今年参加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训班的听课,叶梅老师说:所谓“文无定法”,意思是没有什么法则,那是大师们的笑谈,不要当真。作品要艺术的写,要讲究结构、故事、冲突、情节、细节,要把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出与众不同。而乔叶老师说:虽然每个人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但是所有的创作都是从传统开始的,从来没有脱离传统的创新。对文学创作来说,公共经验是没有意义的,要得有个体经验,没有个性姿态的文学作品,不具备文学意义。这次培训,很多授课老师都提到“解构”这个词语。文学具有多样性,见解不同,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甚至完全对立,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丝毫不影响她们成为当今华语文坛上耀眼的星星。而这次授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强调了语言。他们举了很多例子并针对一些字句进行现场解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李佩甫《羊的门》等。有评论家说,当代的华语作家,很多都过不了语言关。语言如此重要,要什么样的语言?叶梅老师说:要有风格的语言。阿来老师说:语言有它的形状,声音,结构。中国文字,站在那儿,你不发出声音,它自己会说话。而叶梅老师说:对文字要吝啬和爱惜,要有敬畏之心,要小心而谨慎地用字,不能够轻率。“吝啬地用字”,我的理解是:散文和小说要讲语言,诗歌炼字炼句,更要讲语言。没有好的语言,像缺钾会导致患者全身瘫软,怎么立得起一部有韧性的作品?简约用字,拒绝过分丰满。谨记不要犯一些名家用字太秀的毛病,所谓秀,指多而密亦。读者和食客一样,太多上品堆在一个盘子里,一样会腻味。

4)对其它文体创作的建议

今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给眼下的中国文学打了一剂强心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当代文学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文学的第一个春天,那时候涌现出蒋子龙,张贤亮,张承志,关仁山,谈歌,阿城等一大批作家,作品也开始了从思想到表现形式的探讨,记得郑万隆先生就说过,当时对寻根文学、三淡化小说,意识流等趋之若鹜的大有人在,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影响很大的作品,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就是那个年代诞生的。

当前的写作,呈现出一派繁荣,其中不凡好作品。文无定法,不管何种文体的写作,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写法。有多少大作家是文学院里教授出来的?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这个写作千古不变的话题,就像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看法。记得我在上海作协学习时,被问到一个题目叫:你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故事情节,有人说是人物的塑造,有人说是引人入胜的语言,只有一位女生,她说写作最重要的是坚持,当时还引起了热烈的争论。经过这么多年的写作实践,发现她说的确实在理。一个写作者,作品没有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你面对的完全是自我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可大可小,尽由你手控你心;等到作品出来,面对读者面对大众,作品的命运和前途便不再由你掌控,小我和大我,便由读者说了算。如何面对表扬或者批评,无疑是一个写作者所要正视的问题。

写作是关于这个世界很广的写作,关于文本创作的建议,作为一位在座老师们的学生的写作者,我想说:如果你真的喜欢文学,别犹豫,现在就开始写吧。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转载]《写作的小我和大我》:在2012年楚雄州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合影

[转载]《写作的小我和大我》:在2012年楚雄州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研讨会现场

[转载]《写作的小我和大我》:在2012年楚雄州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表演了开场节目:女声独唱《干杯,朋友》

[转载]《写作的小我和大我》:在2012年楚雄州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最后的聚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