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诗人作家也是灾难

(2015-07-10 10:10:18)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诗人作家也是灾难

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诗人作家也是灾难

                    ——著名儿童文学教育家、理论家蒋风教授访谈录

   

乙未端午,我按响了蒋风教授家的门铃。眼前的这位老人,鹤发童颜,耳清目明。起儿童文学他的眼睛里就闪着特别的光芒,笑容里带着童真。作为先生的非学历儿童文学在读研究生我们的话题就此展开。

马忠:您离休后没有像许多学者那样写写自己的理论著述或自传什么的,却办起了免费的学校,招收儿童文学研究生。迄今为止,已开办20年,被媒体称为“一个人的大学’”。同时,您还自费办了一份儿童文学方面报纸。您为什么要选择这条清苦的路?

蒋风我带了多年研究生,摸索出经验1994年12月从浙师院离休,些不甘心。公职不能干了,我就想,在家也可以上课嘛,把这些经验好好利用起来。所以,我一个人办起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专门招收免费的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

消息传开后,很快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儿童文学作者和研究人员前来报名。1995年,经过认真筛选,39人为首届研究生。我招收的非学历研究生坚持宽进严出的规定,教学采用函授为主的方式,在每年暑假面授一次。学员须在两年时间里学完6门课程,每月一次作业,每学年完成一篇论文,达到研究生水平者才发给结业证书。办学20年来,共招收了600名学员,其中来自港台、东南亚国家的就有30多人。但发出去的结业证书却只有60多个。青岛幼儿师范学校一老师,用了8年时间方才拿到结业证书。

至于办报纸,也是因为这个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班,学生太多,经常来电来信向我求教,我应付不过来。于是,我就想到办一份报纸,把要向学生解答的问题登在报上,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1995年6月,我拿离休工资办起了《儿童文学信息》每年四期,从组稿、选稿、编辑、设计版面、送印、校对、清样到邮寄,是我一个人操办。每期3800份全部免费赠送给学员和有关单位,其中有500份寄到国外和港台地区。有人说我么大年纪何苦呢,可我就是觉得这样做有意思。

   马忠: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领域都出现了“系列化”的趋势,改变了原来外国有、中国无的儿童文学创作面貌,成为儿童文学创作出版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儿童文学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系列化”出现了“走偏走样”现象,如“注水式”创作系列,简单高效的低层次重复生产的“拼盘式”组合系列。对此,您怎么看?

蒋风:儿童文学“系列化”应该说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标志。以前我们的出版不够强大,人力、物力等制约,还有质量达不到要求,当然无法出系列。那么现在有能力出系列了,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标志,一个强大的标志。

为什么以前西方有系列,中国没系列呢?因为西方儿童文学发展比较早,儿童文学整个发展过程必然会出现经典性的作品,系列化这些儿童文学作家变成了经典性作家。但是现在中国儿童文学“系列化”有不足的一面,是什么呢?——出书。也就是所谓的“注水”,本来内容不够丰富的,注水把它灌满。对此,我认为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来对待,应看到“系列化”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像曹文轩在国内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了,给他出系列一点也不为过。再有,现在家长给孩子找书,包括老师给家长给孩子荐书都很难,分不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出系列就大大方便了家长和孩子。我觉这是好的现象不好的呢,就是质量的问题,拼凑成系列,是一种浪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出版社有责任,不能是只看数量,单纯从追求利润出发,应该对读者负责,注重质量,推出会产生的效果的作品。另外,作家也应该自律。很多人采访我的时候问到对杨红的看法,我认为她是一位有文学天才的作家,对儿童心理的发现非常敏感、非常准确、非常到位,能够抓牢三、四年级儿童的审美观。但是成名以后对自己要求不,被出版牵着鼻子走重复自己,没有创新这是所有有良心的作家需要警惕的!

   马忠:年出版的《中国诗歌地理:00后九人诗选》,选录了2000年后出生的九位小诗人的200多首诗歌作品,其中最小的才6岁。另一本诗歌选本《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也选入600后小诗人的作品。不仅图书市场有了00后小诗人的一席之地,诗歌刊物同样向这些小诗人敞开了怀抱,推出他们的作品。但是对于少年儿童进行文学创作,文学界和教育界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您认为呢

   蒋风:童诗可以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能够促进孩子的创造力。这些年我花了很大力气,在孩子当中推广童诗教育。我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常常能写出非常非常精彩的诗,随便举一个金华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诗,题目叫《皱纹》:“爷爷的脸上/写着/我不认识的文字/记载了爷爷那些/抹不掉的故事”。你看写得多简洁,多精彩,表现得多含蓄,且诗意盎然。

     当然,开发孩子的想像力是需要老师点拨的,如果不点拨就会埋没。但是对于孩子出书这个问题,我持谨慎的态度。我觉得家长为孩子出书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情,因为孩子对人生认识还处在一个幼稚的阶段,处在还不可能自己把握的阶段。你给他出书,给他制造了很多荣誉之后,会不会把孩子引得“飘飘然”起来?我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不赞成幼龄化创作,但是不等于说不要小孩子创作,创造力是需要培养的。因为他们的想像力丰富,需要靠老师来点拨,当然也需要给他们一点激励。因此,适当地帮他们做点发表作品的工作也是有必要的。但是,我反对创作幼龄化,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较肤浅,不可能写出出色的作品。同时还有,我们没有必要把小学一个班四十个孩子全部都培养成诗人和作家。即使能做到,他们成人之后都成为诗人作家,那将是社会的灾难啊。——一个国家哪里养得了那么多的诗人作家?!没有必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诗人作家。

马忠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教学工作70多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有目共睹。第十三届国际儿童文学“格林奖”评价您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也是一名具有开创性的活动家,您的许多创新性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这一学科上的空白,使得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并且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整个群体的进步。您如何评价?

蒋风: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事平凡的教师工作,重点是儿童文学教育在这一领域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国内外媒体报道时给我做了一些归纳,提了多第一”,例如:

1、上世纪50年代前期,第一批走上中国大学儿童文学讲台的开拓者之一。2、1959年6月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讲话》被儿童文学同行认为是第一本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雏形。3、1962年在新建的浙江师院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儿童文学课外兴趣小组。4、“文革”后在中国高校中第一个恢复开设儿童文学。5、1978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机构,即现在的浙江师大儿童文学研究所。6、1979年招收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吴其南。7、1980年6月1日倡议成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8、1982年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系统的《儿童文学概论》。9、1987年被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吸收的第一名国籍会员。10、1987年6月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史——《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11、1990年经蒋风建议亚洲儿童文学大会首届大会在韩国汉城顺利召开。12、1991年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型儿童文学工具书:《世界儿童文学事典》。13、1990年代组织编辑出版了第一套儿童文学研究生系列教材。14、1994年8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的儿童文学研究机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15、1995年第一个创意并招收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至今先后已招20届共600多人。16、1995年单枪匹马自费创办了《儿童文学信息》报。每期3800份免费赠送给儿童文学界人士。17、1996年主编并出版了第一本中国玩具理论书——《玩具论》。18、1988年成为国际格林奖九个评委中唯一的中国籍评委,延续至今。19、2004年荣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的首届特殊贡献奖。20、2006年8在第二届世界儿童文学大会上获得首个也是唯一的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21、2007年6月在蒋风倡导并捐书万册在浙江师大创建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文学馆,并担任第一任馆长。22、2011年荣获第13届国际格林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其实,这也是“笨鸟先飞”而已,我自知资质愚笨,又想做好每件份内的工作,凡事先人一步。因为爱好儿童文学,凡与儿童文学有关的工作想得多一点,想到就做,所以往往比人早一步。这些不同媒体给我总结出来的“第一”,恰好用来见证我在儿童文学这条光荣荆棘路上走过的一步一个脚印罢了,都是普通人都能做的事。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儿童文学事业却是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幼者成长的大事,只要我的身体许可,今后我仍将一如既往地在这个领域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简介:

蒋风,浙江金华人。国际格林奖评委,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会长,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著有《儿童文学概论》、《蒋风儿童文学论文选》、《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玩具论》等50余部著作。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优秀儿童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第二届世界儿童文学大会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1年荣获第十三届国际格林奖,成为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说明:

图片拍自2015年6月21日蒋风先生书房

此文首发于2015年7月7日中国作家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5/2015-07-07/141295.shtml

2015年7月8日《南方日报·连州视窗》全文刊载: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7/08/content_7446441.htm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