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诗心不老意从容

(2015-07-10 10:09:45)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诗心不老意从容
诗心不老意从容
      ——序《中国诗歌地理:贵州50后九人诗选》

       诗人郭思思在编一本《中国诗歌地理:贵州50后九人诗选》,并将写序的重任嘱我为之。
    这九位“50后”诗人分别是:雷智贵、耕夫、黄慎新、张兴、周君良、胡德怀、童绥福、陈跃康、张金烈。通览书稿之后,给我这样一个印象:风格多样,描写细致,洞察世事,意蕴深远,体现出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想像力,诗风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具体地说,他们观察生活广阔细致,每从小处写起,向大处扩展,无论是漫步公园,怀念亲人,还是深入乡村、学校、军营……所创作的诗篇,无不传递着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的炽热深情。深情满纸,真情流溢,令人荡气回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至诚的赤子情怀。都说50年代出生的人,普遍具有较为坚定的人道信念和人性底蕴,能够经受住时代风潮的冲击与考验,直面历史和人生的精神困境,坚持不懈地探索人性与追寻精神。这在《中国诗歌地理:贵州50后九人诗选》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印证。每逢重大事件,诗人们都有感而发,倾心赋诗,时刻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民族的大悲大喜、人民的期盼祝福,都融在诗人的视野和心坎里。诗选中有不少记录“时代风云”和“感事抒怀”的作品,传达出了诗人个体独特的体验与感情。如《呼唤——写给5·12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孩子》、《风在远处——写在抗战胜利70周年》、《一双红皮鞋——记一位乡村女干部》、《大山的眼睛——构皮滩追思》等等,都是以平民的视角,诗人的语言,生活的描写,表现社会发展变迁中的人和事,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诗人爱党爱国、体恤民情的胸怀,在作品中一露无遗。
     二是盎然的生活情趣。诗人站在故乡的原野,或仰视,或俯瞰,或低眉思考,或豪迈抒情,如《我的港湾》、《青岩古镇》、《那弯弯的月亮》、《黔山贵水醉天然》、《凡物三件》、《梅江油菜花》、《冬日畅想》等。同时,他们也以诗人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游历祖国山川河流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对祖国秀美山河的热爱情怀。屐痕处处,诗意盎然。《鹿鸣塔怀古》、《江城子·绿洲行》、《小雨中,走进天龙屯堡》《成都赞》、《春游十里河滩》……语出心扉,诗浓情厚。这些诗,是对花木虫鱼、山水田园的深情吟唱,是内心肆意泼墨、纵情挥洒情感的雅韵心声。既“山水怡情”,又“咏物寄意”:“翠竹婆娑/丹霞灿烂/银瀑飘逸/桫椤悠远”、“当风高歌时,壮心何惧老。生来做人杰,归去犹自傲。”、“我欲乘风醉长虹,折翅黄河归故里。”……闻闻的清香,品品的姿色,赏赏的高洁……那滚烫的生命热流倾注于笔端,那盎然的生活情趣跃然于纸上。
    三是开阔的写作视野。也许,因为人生阅历颇多,他们年龄越大,就越是喜欢直面深邃的历史,但是不能就此断言他们遗忘了现实。耕夫在《记忆中的小木船》虽然有着“留恋儿时的记忆”的满腹柔情,但在《满江红·梦回祁连山》却是“跃马河西八百里/壮心豪饮千年雪”的豪迈旷达。还有童绥福的《秋镰》、《哗啦啦的炊烟,在流淌》等无不隐含着乡村文明的变异景观。当然,这些“50后”诗人也没有遗忘正在崛起的都市文明。像陈跃康的《地老鼠之歌》对上班一族的关注,张兴的《有猫的咖啡馆》对都市生活的描绘,周君良的《一网情深》对网络时代的感怀,都是他们直面都市文明的诗性表达。手捧文明的结晶,面对美丽的家园,诗人内心总是汹涌着一股感动,心底常会涌起无限的诗情和画意,《拜谒阳明祠》、《咏雷公山》、《乙未端午吊屈原》、《沁园春·梅竹韵》…… 一首首古体诗词读起来顺口,合辙押韵,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人一样听得懂,都能够了解其中的故事,感受其中的情怀,让人品尝到了旧瓶装新酒的醇味。
    四是多样的艺术追求。由于多彩的民族文化,神奇秀丽的自然美景的浸润和感染,所以贵州自古就是诗人辈出的地方,到现代和当代依然如此:当代知名诗人包括老中青几个层次,不下数十人,这些诗人由于各自的地理、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不同,而有着各别的诗歌观念和创作倾向。这在“50后”诗人身上体现尤为明显:陈跃康的诗带有叙事的风格,耕夫的诗充满阳刚之美,黄慎新的诗特别适合朗诵,张兴的诗注重音韵、形式和意境,雷智贵的诗大气磅薄,胡德怀、周君良的诗古典与民歌味兼备,童绥福、张金烈的诗现代感和探索意识强烈。但是他们在自我形象的塑造,或诗人内心感情的倾诉上却具有一致性。即都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开拓,极力展现“本我”。当然,其中有直接的自我倾吐,也有借助于客体物象来完成自我形象塑造或折射的心灵颤音。九位诗人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也由传统的直抒胸怀,即物情转向多层次的隐喻、通感、象征、意象等,因而使整本诗选呈现出一种“杂花生树”的景象。
    如今的时代,物欲横流,品味、格调、情趣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已被归结为物质了,人们被物质包围着。但从《中国诗歌地理:贵州50后九人诗选》里你会体味到“50后”精神上的幸福,体味到他们丰富的内心和真挚的情感。可以说,字里行间包含着人生的辛酸和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恩情怀,流淌着对自然山水和亲朋好友的诗意感知,对这个冷暖世界的深切感悟。通过亲历的真实生活,折射出时代的身影以及对现实的观照、对人生的启迪。总的看来,九位诗人的新诗能够与时俱进,同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相融合;古体诗既合格律又有新意。细细品味,确实能让人感觉到他们所生活的那个诗界的温度、热爱和从容。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诚愿“50后”诗心不老,诗情常在!是为序。
   
                                                            2015年小暑匆于清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