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真正的作家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在网上看到一篇来自《人民日报》张健、宋静思与《钟山》执行主编贾梦玮的访谈——《<钟山>主编谈<钟山>》,有一段对话值得深思。
问:有人说你“对稿件的要求,严格得很‘蛮横’”,那么你最看重文学作品的什么品质?
答:做编辑的时间长了,不要说读散文,就是读虚构的小说,仅凭表面的文字,也能读出作品背后的作者。其实,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你写了些什么,也不是如何写的,而是作者与写作材料相遇所产生的那种张力,是作者的风神与情怀、气息与格调。让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作者,或者说是作者的精神情感质量所体现出来的作品的气质。
说白了,就是看作者在现实中如何做人,现实生活中质量不高的人,也可能凭一点小才华写出一两篇好文章,但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没有主心骨,就不可能持续写出好作品。
别林斯基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一个作家,无论他处理什么样的素材,他首先要把这些化成自己的血肉,有自己的血肉,作家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是,有没有能力把材料变成自己的血肉,变成怎样的血怎样的肉,却是一个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都需要实践作为前提和基础,都需要作者优秀的精神情感质量。
看完了,半晌无语。摘录下来,慢慢体会。
贾梦玮主编的标准有点高,要达到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却是实话。他的意思类似于“先做人后做事”的人生理念,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从作品看写作者是不是真正的作家。
俗话说文如其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历史上很多优秀的作家,都能做到文如其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流传到现在,让人记得住,就是因为文如其人。这些优秀的作家以自身高洁的品性,给作品注入了崇高的品格,世世代代都能触动读者的心弦,才无愧于优秀。
现在一些所谓的作家,作品是一回事,做人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文和人本质上是两张皮。如此作家,有点小成就,也能博得一时的零星掌声,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原因就一个,算不得真正的作家,特别是算不得真正的优秀作家。
真正的作家,在作品本身经典之外,必须具有高贵的精神,具有高洁的人品。真正的作家,是以作品中忠贞不渝的“德”立世。这个“德”,可以理解为个人的德行、修养以及社会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追求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贾梦玮的话是衡量作家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以这个理念去选择性的读书,尽可能地精读优秀作家的经典作品,收获就能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