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难度
在文学创作中,真实是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不要说这很简单,我们只要问下自己的内心,你敢真实吗?我敢真实吗?默默想想这个问题,就知道它的重要性及难度了。
天地之大,悠悠万事,凡事落到纸上或一张开口,就会不同程度的有假,而只有对待内心时,我们才会完全真诚。也就是说,对世间万物的判断,最真实的考量,只有内心,而不是外在的语言和文字。那么,从事写作的人,一生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语言和文字接近内心,最大限度地接近内心。
假的最省心最光鲜最无挂碍,这谁都知道。塑料花永不凋落,永远盛开,不会让黛玉和我们伤感,假景维持长久,恒温不变,假人折断胳膊腿,丝毫不疼,假象温情脉脉圆润美好甜蜜蜜无有磕碰,而真象疼痛凌乱破败不堪血淋淋不忍面对。出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或不愿说出真实,那么,沉默是你的权利,也是你的底线,但决不能造出假的东西来示人。你一假,世人都能看出,因为人性标准全世界通行,人心,自古以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道具,不论哪个朝代,不管穿什么衣装,说什么语言,内心活动,所达目的,总是不变的,你心所愿也是别人的愿,你心所恶,也是他人所恶。只有从你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能进入别人的心灵。所谓共鸣,就是如此吧。
对于我们很多写作者来说,可能在真实这个问题上还只是在观望在徘徊,甚至没有迈出过哪怕一小步。记者问一位著名作家,会不会写自传,他答,不会,因为传记的首要条件是真实,而真实,对他来说达不到,所以不写。这位作家,是明智之人,他深深知道将要面对的困难。
要想真,就得假。那么多人在网上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取个假名,因为要表达真实的想法,而那些用了真名真身份者,不得已冠冕堂皇,绕来绕去无法直陈现状。可见真实,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可是,看看那些真正打动我们心灵的伟大作品吧,哪一个不是真切地将自身伤痛、失败、暗夜里的屈服、内在里的卑微、甚至不堪回首的往事与来处展现出来?当然,我说的并不是要没完没了地自挖伤口,将血泪罗织展示给人看,而是我们要勇敢地回到人性的起点,从内心出发,由此展开人生的种种梦想及挣扎。写作,也不只是还原生活,不只是倾诉,也不是举证和控诉,而是通过真实呈现,去勇敢面对,完成一个磨砺自己洗炼自己的过程。
如此说来,我们一生要做的,是战胜自己,与内心的小与假较量。
http://dzb.gzmzb.com/upload/2015-07-03/image/20150702180733_7636.jpg
周瑄璞:1970年出生于河南农村,作过工人、企业报编辑,现为出版社编辑。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多湾》,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作家》《芳草》《清明》《山花》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约四十篇,多篇被转载和收入各类年度选本,短篇小说《故障》进入年度小说排行榜。曾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
名家看点
作者: 版面:第A11版 制作:杨静宜 时间:2015-07-03
在《骊歌》中,周瑄璞把田金枝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细节真切动人,性格及命运令人哀叹。这样的都市小说,写不了。她已经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作家 陈忠实
周瑄璞的小说虽然保留了女性作家特有的文学感觉和个人印记,但是平静、自然、低调的写作姿态以及对于日常生活耐心而细腻的观察与描写,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她迥异于
“70后”“女性”这两个符号化标签的生活哲学和美学追求,它超越经验层面直抵精神、文化的维度。——评论家 吴义勤
周瑄璞的创作属于生活派,宽厚对待人物,适量的议论充满善解之心,没有苛刻尖窄的驳难,但更有茨威格式的细微精准。这种难得的写作素质和叙事心态赋予她的小说整体以包容的大力量——宽展,悠远,深挚。——评论家施战军
周瑄璞是一位文学资质纯正、起点相对较高、有良好的写作前景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截取一个生活的横断面,而是多取于一个内省的视角,带有强烈的内省性和自我意识,有强烈的独白性质,带有某种先锋探索性质的写作。——评论家陈福民
周瑄璞是位能在喧嚣中保持安静的女性作家,她以独有的闹中取静来面对生活,进入写作。安静,使她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至于随波逐流。——评论家北乔
这种“碎片”化的写作方式,有种古怪的质地,它们都有着一种非同一般的、活生生的、甚至是热气腾腾的力道,就像劈面走来的一个陌生人,你躲都躲不掉,只有与之狭路相逢。
——青年作家 弋舟
瑄璞是一个直面小说难度的写作者,在向一个比当下更为长久的场域发声,有些累,也有些寂寞,不知道这种努力会不会变成徒劳,但她坚持着。认识她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瑄”为大璧,是祭天的礼器。瑄璞在获得这个名字的时候,冥冥中也许同时就领受了一项使命——她必须琢磨自己,成为人间的表达者。——青年作家
计文君
游走于尘俗与诗意间
——周瑄璞女性小说阅读印象
作者:□ 安玮娜 版面:第A11版 制作:杨静宜 时间:2015-07-03
作为女性小说的书写者,周瑄璞安静内敛、才思敏捷,既善于观察生活,又能及时展示真知灼见,她的都市女性叙事与当下社会语境互动交织,又包含着深沉的精神指引与人文关怀,显现出特有的美学意蕴和文化意义。
世俗生命的本真描摹
周瑄璞直面凡尘世俗,以一种本真的透彻、温婉的原宥去触摸、铺陈底层生活的现实,把普通城市女性的生存空间和行走姿态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她不动声色地讲述日常生活的林林总总,缓慢的节奏承载着生活情趣。在《故障》中女主人公烹制晚餐的细节,一箱净菜的命运,甚至对一只腐烂西葫芦的处置方式,均娓娓道来;在《病了》中女患者去医院看病,托关系、找熟人、挂号、排队、划价、取药,都一一展示。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生活琐事,这种不容置疑的刻骨真实,架起了作品人物向读者涉渡的精神桥梁,解读作品就成了解读自己的生存经验,于是隔阂消除,直抵心灵。
当然,在尊重生活真实中,周瑄璞更执着于书写女性的情感真实,她透过生活表象,悉心聆听来自都市女性激情之海流淌出的汩汩涓流。一方面周瑄璞理解凡庸琐碎人生中女性对情感的不竭觅求,作品中婚外情俯拾即是。《疑似爱情》里美丽的政府公务员陈阿莹对小老板刘强过分迷恋以至为情人生下一女,《移情别恋》中姿色尚佳的都市白领朱小塘与几个情人上演从失恋到迅速再恋的情感纠葛,《隐藏的力量》中韶华已逝却风韵犹存的女主人公周旋于几个男人间借此增强自身的怜惜和信心,等等。作者真实、直率地描摹人物内心的幽微曲折,将“时时潜藏于体内,奔来突去,定期发作”的女性真情实欲从沉重的政治、伦理、道德的包裹中剥离出来,给予理解甚至袒护。作者道明了女性在生存意义缺席、生命状态空虚的今天,将爱情升华为精神信仰甚至生命要义的意义——以此消解功利欲望世界的步步紧逼,为疲惫人生寻找不可或缺的心灵栖息地。
另一方面周瑄璞又深情关注现实人生中现代女性纯粹爱情的遍体鳞伤,清醒地戳穿女性在性别文化中的被动地位。《与爱情无关》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繁华都市的爱情寓言,男主人公Z君由于事业受挫,爱情的泉眼也瞬间干涸,抛下热恋女友颓然消失。作者借女主人公之口感慨“爱情是那样的轻薄”,因为要“受制于一切与爱情无关的东西”,袒露了沉溺于纯美爱情幻象中的女性悲伤。Z君的最终抉择也揭示了的物质世界、男主文化对女性精神生活的逼压。《衰红》中漂亮女人于津津先后与厂长公子吴英俊、医药代表成诚、海归院长俞士杰发生了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看似众星捧月、风光无限,实则不过是男性情感的高级玩物,难逃苦涩,最终因身体衰老的迹象而饱受惶恐折磨,患得患失,掩面自泣。细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透过爱情这个焦点,感知作者对都市女性人生境况的深切体验,如同一道光束,照彻了女性心灵、人性奥秘以及生存悖论。
除了爱情外,周瑄璞的笔触涉及到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母性悲悯情怀书写其中的残酷无情和温暖如春,更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挖掘生活的象征意义,用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实验着日常生活的哲学话语。《妇科病房》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在割除畸胎瘤八天住院过程中对医院运行规则、各位病友人生际遇的见闻,赋予女性身体特殊的意义,让其承载医患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世间百态,成为日常生活维系的基本。《雇佣》铺陈妹妹雇佣姐姐做家政的经过,勾连了姐妹二人几十年的生活变迁与现今的家长里短,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简单的生活中又蕴有贫富易变、命运无常的大哲学,同时慨叹女人在家务中埋葬的青春与生命。周瑄璞还生活以本色,阅读这些司空见惯的日常情节与人物,你能体味到日常生活本身自足的价值,这正是作者的女性话语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将周瑄璞的小说当成女性日常生活的哲学去阅读。
心灵困境的诗意突围
周瑄璞的女性叙事并不局限于对生活的表浅展现,而是更深层次地关注当代女性自我突围的力量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以犹疑而不失坚定、困惑而不失乐观的女性话语托举起女性成长的文化空间,这些艰难突围的心路历程是人性光芒的绽开和丰盈,富有诗意之美。
首先,周瑄璞写就了女性个人天地的狂欢。较之于都市繁华、阔大的背景,周瑄璞的故事多发生于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如卧室、电梯,尤其是城市里某条街上某个宾馆的房间内,为女性情欲提供着服务。这是一种写作策略,走入这样的私密空间,更易于展现女性隐秘领域里不为人所知的感受和经验。于是,我们看到《疑似爱情》中丑女丁朵朵在艺术家海帆的启示下常常在独居的卧室,用自己的眼光鉴赏镜子里自己生机勃勃的肉体,享受开放在青春之尾的花朵;或者《故障》中女主人公封闭在电梯内无法出去时内心的波动与焦灼;更多的则是《与爱情无关》《须眉》《关系》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与情人流连在各色宾馆内万种风情、寻欢作乐,排遣人生的激情和焦虑。总之,当作品的空间从社会场合转向了对外界密闭、对自我开放的场所时,我们更接近女性身体、女性经验、女性感觉本身。作者将“美好的丑陋的欢乐的哀伤的圆满的破碎的”都收容在这一个个封闭空间内,书写这样的女性私密世界,其实是在对男性文化的层层剥离中凸现真正的女性自我意识。
其次,周瑄璞昭示了痛苦而壮丽的女性成熟之美。她的小说中有一类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普通女性,凭其才智和灵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在她们凡俗人生的背后是一颗颗宽容隐忍、不屈不挠、注满温情的心。《曼琴的四月》中的主人公曼琴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可悲的是她的家庭环境混乱不堪,父母各自风流,同父异母的哥哥自私窝囊,姐姐势力风骚,弟弟不学无术、偷摸成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曼琴却干净得像一张白纸,她怀抱着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执著对抗着,对工作、婚姻有自己的高标准。更难得的是,曼琴用稚弱的双肩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责,陪伴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伸手救济年老色衰的姐姐、出钱保释在外嫖娼的父亲,积极为弟兄几人争取拆迁改造房。她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地,成为了整个家庭的救赎者。还有中篇小说《流芳》中的女主人公曲流芳,她相貌丑陋,丈夫常年卧床不起,女儿误入歧途。但曲流芳“对生活交付给她的一切表示顺从和尊重,她从不哭不闹不吵”,她用一种坚忍和发自内心的善良力量来面对生活。在密友力荐下进入机关办公室,下班后仍兼职司机,以此来应对沉重的经济压力。细心伺候丈夫,忍受无常的打骂,默默给予温暖。坚持文学爱好,为精神增添慰藉。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曲水流芳,美好温情。正是这些生活中的不幸者,在都市底层混浊而庸俗的生存空间内仍心存理想、隐忍倔强、不断抗争,成就了她们精神的亮色、生命的价值,作者以宠辱不惊的淡定从容透出对世俗平凡生活的理解,也给我们这些普通女性一番陶熔鼓铸。
另外,最引人关注的是,周瑄璞展示了成长女性在现实与理想、爱与欲的夹缝中陷落与突围的艰难跋涉,她以优雅细腻的笔触,沉静而清醒的写作立场审视并探讨了当代女性的情爱抉择和精神出路问题。小说《隐藏的欧也妮》讲述了嗜财如命的庸俗小市民姜小红在婆婆利他美德的感染下,心中欧也妮式的善与美被唤醒,重新感受奉献情怀与人生宽广的故事。姜小红是世俗众生的代表,作者对其的塑造引领读者不沉溺于财富欲望的拘囿,真正确立值得尊敬的生存方式。同时,周瑄璞的小说中还有一个“40岁现象”,即很多女性人物的年龄徘徊在40岁上下。这个年龄的女人心智成熟、风韵犹存却也老态微露。在男性逐渐漠视的境况下,她们挣扎于女性生物本能与个人尊严之间,迷失自己的同时又不断重新定义着生命的价值。作品《疑似爱情》中美丽丰满的青春少妇陈阿莹不甘寂寞恋上了健壮多情的小老板刘强,沉醉在欲望满足的迷狂中。40多岁后,两人感情出现裂隙,身陷尴尬处境,在好友丁朵朵的启示下不断反省自己曾走过的路,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女儿一起自信乐观地生活着。女主人公正是在摆脱欲望与泪水后收获了苍劲与成熟。《关系》中年近40岁的孙彩云在情人背叛后,一次次为维护自我利益而抗争,伤痕累累,感到强烈的羞耻与不甘,结尾虽只停笔于借抛硬币来决定去留,但我们已分明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精神自省。周瑄璞借这些大龄女性形象言明了真正的女性成长不应只局限于身体的苏醒,更多的应是精神的成熟,即独立、沉静,保持着内省的姿态,思悟作为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努力寻索人类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上的超越和坚守,诗意又深情地轻叩着读者的心扉。
总之,周瑄璞的女性小说游走于尘俗与诗意间。一方面她以感性细腻见长,借智性和自由之笔,将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不惊不诧娓娓道来,既小心谨慎又不断推陈出新,既善于发现新问题又及时展示真知灼见。她笔下的人物、环境、情节均具有普遍意义,展现了都市女性生活的真情实貌。另一方面,面对孤独、绝望、迷惘的现代都市精神,她努力为笔下女性寻求人情人性的庇护,在虚无的底色中做出觅求依托的努力。这些女性形象卑微且高尚,痛苦又不失希望,历经精神劫难之后努力寻找着精神的皈依,充满了抗争的诗意。周瑄璞的作品中很多揭示世俗本质的哲思睿想发蒙解缚,启示我们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重视自身尊严的觉醒,保护与弘扬女人独有的天性也许才是女性良性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