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原创】端午节最想说什么?

(2015-06-20 10:39:4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原创】端午节最想说什么?

盘点着名义众多的节日,唯有寒食节、端午节和七夕节,才能算得上是中国人生活里最有意思的一类节日了。

这种有意思的地方,是素来喜欢以集体名义为主体的中国人,居然可以宽容地允许以一个人的名义、一件事的缘头,甚至以介子推、屈原和牛郎织女这些贰臣梗性的平民百姓来命名节日的名称,而不是天罡地皇王臣贵门。这样的个性化生活,类似宽容的态度和公开推广的程度,是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难得有过的重大事件。

我很小就知道这个节日,知道这是彰显一个伟大的诗人而渐渐演化出来的民族纪念日;及至等我长到一定的年岁,有了机会走出小小的世界去看一个更大的中国时,我才发现这种节日纪念的面积之广泛、心灵之深入、泥土之根植,是难以用数字和文字概括、总结出来的,更不是任何一个统治者想以一权之力、一头之落所能更改和变掉的。就像一片广袤肥沃的田野上,即使你不去种植什么庄稼作物,在风调雨顺的季节到来、天地之间时序的轮作里,也同样会长出其它养人、糊嘴、顾命的作物来。有时,耕种和收获会有天壤之别,甚至不爱劳动的二流子也和勤劳耕作的农民一样,悠哉乐哉,衣食不愁,匪夷所思。

现在,我就特别喜欢端午节。

曾经,年轻时因为想塑造一个正直、勇敢和有气节的自我,喜欢过不食前朝之食的那个人,从而把寒食节隆重地过了好几年。后来,开始恋爱、喜欢女人也想结婚了,自然喜欢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七夕节;每有这类题材的节日出现,都会弄得我一脸泪花,搞得自己就是戏中的那个主人公。现在,我成年了,过了青春的浮躁期限,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有了自己的国和单位,便自然而然地在寻求自我安全的强烈感受里,觉得倍加喜欢起端午节来。

吃,是人类最大事情。我在喀什出差时,街头遇到了一位维吾尔族老汉,他的汉语讲得非常好,我们交流甚欢;及到俩人分开时,我问他是做什么职业的,他幽默地告诉我,吃饭的。哈哈,我们分开了这么久,脑子里依然清晰地记着他。其它,我也和他一样,都是吃饭的职业。吃什么,怎样吃,把吃当成一种纪念的方式,却是人类的精粹艺术了。就像听声音一样,听胡琴和听钢琴、听二胡和听小提琴,感受的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的,这就像我们吃棕子和吃巧克力。吃,成了节日里保留的最大内容,才会让节日里氤氲的气味,即使是我们都死去一百年之后,仍旧能继续浓烈和永远不变保持下去的最大秘密;所以,这是人类的力量。

小时候,我很多的时光就生活在兵团的连队里。所以,我很多的感情表达、对收获的意识,甚至是对人生意义和生命的感知,都源自于新疆这片天上的“飞来之地”。吃,是我作为人类对生活的基本要求,也同样是生活对于我的格外恩赐。七十年代的连队里蔬菜少,食物缺,油水肉食紧,吃,就成为对生命存在的一种强烈享受。每到年节时分,农工家里除了公家分配的几公斤粮食、一军帽的糖果和能够看得到瓷缸底子的油料之外,剩余的事情和创造,就要看各自的动手能力了。于是,每到节日来临之际,各家各户的女人们就开始表现,充分发挥每一个人心灵手巧的聪明智慧了。田间地头,连队附近,沟沟坡坡,林间草地,四处是人。有掐絮的、有摘叶的、有撸榆钱的,有挖根的;还有带着孩子作伴,下到野地上找巧食的。吃花的,吃叶的、吃根的、吃茎的,吃果的,林林总总,旮旮旯旯,全部搜寻到,把一个看似贫瘠无比的平面世界,弄成丰富多彩、花样翻新的立体空间。久而久之,这种生活的习惯,就演化成了连队的野菜节,甚至把不同作法和吃法的野菜,带进了大中城市的餐馆酒店,成为餐饮行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最早时候,我吃过的棕子就是这种五花八门的。用芦苇叶片包裹着的珍贵米粒里,有掺了野荠菜馅的、有拌了蒲公英馅的、有和着米面的蒿子菜馅、有掺着盐糖榆树叶馅的,出锅时最先是一房子的草草清香,然后才是舌头尖上的另类品味。至今,回味起来,我仍然喜欢儿时的那一缕清香,那一份氛围,兄弟几个人,安静地享受着围坐在木桌前,看着棕子出锅的那一份等待。

用吃棕子来纪念一个诗人,这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好办法。如果有一天我拥有了巨大的权力,我指不定会下一个红头文件,让更多的人们通过吃某种食品来纪念还没死掉的我。当然,这纯属是一份妄想。吃,沿袭了人的一生,也沿袭了人类的全部生活,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用吃来纪念,这不是绝妙的法子,也是最好的创意了。我最初知道有一个叫屈原这样的诗人,能记住他是因为爱国不成而投江死死的故事,就是在我吃饭的时间里一点点地知道的。我母亲上过几天洋学,把她囫囵吞枣式的理解和似是而非知道的东西,包括她对世界的个人认识和观点,也同时一股脑地灌输给了我,让我的吃附加了更多的她想看到的内容。于是,不论在什么地方吃棕子,包括现在,我都会本能地联想到一串子与棕子相关的人名和事件。

活了这么久,反思我这个人,其实我永远都是活得很粗糙很无奈的那一类人。可是,我还是坚定地反对把吃饭艺术化、神圣化和政治化。吃,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也很少具有艺术价值的品鉴。吃,只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开始,是人对大自然的要求。吃什么,吃多少,吃好坏,最迟到了第二天,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

可是,我还是非常恋上这种吃的岁月,敬佩这种把吃融入民间,以吃来纪念一件事、一个人、一种生活的聪明智慧。

吃,可能不是艺术,却一定会是哲学。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九日于乌鲁木齐市

[转载]【原创】端午节最想说什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