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是一个提醒
(2015-06-10 23:16:05)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原文地址:“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是一个提醒作者:刘义杰
“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让人不寒而栗
随着2015全国各地高考(课程)作文试题的公开,不少人发现今年考题的一大特点:来源于现实。比如重庆卷的《等待》来自2年前的一条热门微博;而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也有新闻原型。9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生恶语相向。(6月9日观察者网)
高考虽然已经结束,对高考考题的讨论仍然在继续。高考题目出得如何,不同人有不同标准,但既然是千军万马过同一个独木桥——用同一个标尺来衡量,公平性上也没可说的。对此,考生发挥的好坏,自然已经“愿赌服输”,更多地去寻找自身的不足。
但让人熟料未及的是,竟然有数万名的考生通过人肉的方式,找到作文题目的原型者,进行侮辱和埋怨。问题正如理性的网友指出的,你准备了好多年议论文,不知道书信的写作格式,这能埋怨原型吗?本身不应该检讨自己知识点为什么存在欠缺吗?当不断被网友嘲讽谩骂,当事人@爱心菇娘再次发微博,直言“求放过”,这却又引来20000多个臭骂。
“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高考过后,考生们由于精神的突然放松会产生心理落差,造成不良情绪。考得好的学生开始放松,而考得不好的学生因受挫而显得失落、情绪消沉。最终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泡吧、沉迷游戏等等,这就需要家长们注意对考生的引导。由此来说,考得差的考生到微博去“恶语相向”,一定程度就是源自考生考后引导不及时所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给每个家长和教育者一个提醒,是什么让考生们遇到问题时,不去找自身的原因,而是去找他人的原因。而且还恶语相向,充满了暴力。试想,如果这一情绪不得到有效引导,这一逻辑让考生们乱用,在社会上,他们会不会成为攻击他人,乃至于违反公序良俗以及法律?这一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像马加爵案、药家鑫案,以及复旦投毒案,不都是典型的仇视情绪的发泄吗?想到这里,“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让人不寒而栗。
正如网友雁过无痕所言,家庭教育中依然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宝宝摔倒在地上大哭,大人把他抱起来,让他用小脚丫用力跺地,嘴里骂道“让它摔你!”如果碰到什么地方,被什么绊倒,大人也是快让宝宝去打那里!是的,太多的家长都在这样教育子女,遇到问题总是找他人的原因,从来不去检讨自己,不去寻找自身问题去改正,并教会孩子去承担责任。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教育下的他们,便渐渐失去了自省的能力,更学会了推卸责任的能力。考生自己考不好,却迁怒于别人,就是典型的表征。
“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是一个提醒,它告诉人们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但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不是等出了大事,才后悔莫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防患于未然。
随着2015全国各地高考(课程)作文试题的公开,不少人发现今年考题的一大特点:来源于现实。比如重庆卷的《等待》来自2年前的一条热门微博;而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也有新闻原型。9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生恶语相向。(6月9日观察者网)
高考虽然已经结束,对高考考题的讨论仍然在继续。高考题目出得如何,不同人有不同标准,但既然是千军万马过同一个独木桥——用同一个标尺来衡量,公平性上也没可说的。对此,考生发挥的好坏,自然已经“愿赌服输”,更多地去寻找自身的不足。
但让人熟料未及的是,竟然有数万名的考生通过人肉的方式,找到作文题目的原型者,进行侮辱和埋怨。问题正如理性的网友指出的,你准备了好多年议论文,不知道书信的写作格式,这能埋怨原型吗?本身不应该检讨自己知识点为什么存在欠缺吗?当不断被网友嘲讽谩骂,当事人@爱心菇娘再次发微博,直言“求放过”,这却又引来20000多个臭骂。
“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高考过后,考生们由于精神的突然放松会产生心理落差,造成不良情绪。考得好的学生开始放松,而考得不好的学生因受挫而显得失落、情绪消沉。最终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泡吧、沉迷游戏等等,这就需要家长们注意对考生的引导。由此来说,考得差的考生到微博去“恶语相向”,一定程度就是源自考生考后引导不及时所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给每个家长和教育者一个提醒,是什么让考生们遇到问题时,不去找自身的原因,而是去找他人的原因。而且还恶语相向,充满了暴力。试想,如果这一情绪不得到有效引导,这一逻辑让考生们乱用,在社会上,他们会不会成为攻击他人,乃至于违反公序良俗以及法律?这一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像马加爵案、药家鑫案,以及复旦投毒案,不都是典型的仇视情绪的发泄吗?想到这里,“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让人不寒而栗。
正如网友雁过无痕所言,家庭教育中依然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宝宝摔倒在地上大哭,大人把他抱起来,让他用小脚丫用力跺地,嘴里骂道“让它摔你!”如果碰到什么地方,被什么绊倒,大人也是快让宝宝去打那里!是的,太多的家长都在这样教育子女,遇到问题总是找他人的原因,从来不去检讨自己,不去寻找自身问题去改正,并教会孩子去承担责任。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教育下的他们,便渐渐失去了自省的能力,更学会了推卸责任的能力。考生自己考不好,却迁怒于别人,就是典型的表征。
“考生留4万评论讽刺”是一个提醒,它告诉人们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但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不是等出了大事,才后悔莫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