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在文学的港湾里徜徉——西木和她的《时间之外》
(2015-05-09 08:04:2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在文学的港湾里徜徉
——西木和她的《时间之外》
/邹相
当西木将她的新著《时间之外》寄给我时,我不由得一阵赞叹。还记得,2011年下半年,她给我寄了一本长篇小说《青裙玉面》,我一口气读完后,写了一篇题为《人生比小说还小说》的评论,在网上广为传播。不足三年的时间,她再次出版新著,着实让我吃惊不小。等我将这本《时间之外》通读完毕后,不得不为作者的文学情缘拍案叫绝。这本书和它的名字一样,是在时间之外完成的《时间之外》,字里行间中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敬崇,对内在精神超越的追求。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且听风吟”、“故土难离”、“水样年华”、“秉烛夜读”,先不说里面有哪些好看的内容,单是从这四个章节的名字,就能看出作者诗意般的人生态度。“且听风吟”这一章节,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在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故土难离”这一章节,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水样年华”则如风语者一般,向读者发出梦呓般的呢喃;“秉烛夜读”则是作者在读书中的文学化哲思,向读者娓娓道来,给人以美的旋律。
俄国批判主义作家果戈理曾说:“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学创作需要一种持续的坚持,有想法有思路就下笔,日积月累,就会有所斩获。西木就是一位善于坚持、愿意在文学的港湾里徜徉的作家,她的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都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呈现。比如她写的《牛仔裤》、《音乐》、《逛街》、《教师节》等,都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如实体现,却能与读者引起共鸣,引导大家追求美的人、美的物,乃至美的点滴。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说:“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又说:“作品是心灵的精华。”可以说,一部好的作品,几乎全部取决于作者用心投入的程度,能将内心的真实情感写出来,能把心灵深处的所思所悟写出来,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而《时间之外》正是作者的心灵告白,看似朴实的故事后面,总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看似平淡的语言后面,总让人意犹未尽。如在《千年盐都》一文中,作者写道:“终于,不知是人入了画,还是画纳了人。”一时间,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便摆在我们面前,如梦如幻。又如,在《惜花的流水》一文,作者写道:“皆是年少好时光,笑亦笑恼亦恼,转头皆成空。”这个“皆成空”,让读者契入无尽的思索之中……
纵观《时间之外》一书,我们随时随处就能被作者的文笔所触动;随时随处就能被作者细腻的文学遐思所感染;随时随地就能被作者所传递的正能量所感动……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说:“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看来,作家西木已经融入到文学港湾之中,乐此不疲。这,难道不是每位用心创作的作家们的梦想所在吗?
陶醉,只因在《时间之外》中细呷慢品;欢喜,只因与西木一起,在文学的港湾里徜徉……
(邹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协理事,青年评论家,少林寺官网主编,《禅露》杂志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