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  刚: 学院派批评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2015-04-23 23:00:57)
标签:

文化

徐刚

学院派批评

穷途末路

文学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徐 <wbr> <wbr>刚: <wbr>学院派批评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学院派批评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作者:徐  刚    原载:《文学报》2015年4月23日第21阪
  

    在有关批评有效性的讨论中,学院派批评一向备受指责。不可否认,确实有大量以研究为名的评论文章,将鲜活的文学批评弄得面目可憎。使之沦为“没有灵魂的学术消费品”。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批评沉浸在理论操练的欢悦之中迷失了批判性力量,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我们常常开一个玩笑,聪明的评论家为了避免与评论对象交恶,而故意玩弄理论名词,写出连对象都看不懂的批评文章,貌似高明深刻,其实非常巧妙地逃避了对于评论对象作品优劣好坏的评价和表态。
  这当然是学院派批评进入走火入魔状态的表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是学院派批评自身所带来的。作为一种学术建制,学院派批评的形成自有其历史原因。当今时代,学院派批评占据了主流,这也是1990年代以来学术转型的产物,文学批评的学院化与“思想淡出,学术突显”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再加之海外汉学的影响,文化研究的冲击,年轻一代批评工作者所经受的教育和学术训练,使得学术化、理论化的批评模式成为文学批评的新常态,这也造成了当今文学批评的基本样貌。
  尽管学院派批评存在很多弊端,片面地指责学院派的诸多弊端,因噎废食地漠视它不可替代的优点,其实并不公平。比如作为学院派批评的对立面,媒体批评有许多鲜活的东西,但大量充斥着吹捧灌水,粗制滥造的软文,以及哗众取宠的奇文,存在的问题可能比学院派批评更加严重。
  所以问题的根本可能并不是文体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用心去从事批评,有没有带着批评者的体温和诚意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