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安于解读

(2015-04-19 13:48:02)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原文地址:安于解读作者:参考生

安于解读

《小说月报2010年精品集》的编后语的题目是《安于小说》,周其伦有本书叫《安于悦读》,他们两家把简单的东西都说完了,于是叫我好一阵不安,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只有费力的“安于解读”比较适合我了。

首先,解读与我现在的认识情况相关,很多人认为我是专业的,但其实我自己心里明白,和某些剩女高不成低不就一样,当很多人认为我专业的时候,我一定会滑向业余,当有人开始说我业余的时候,我又不自觉开始专业起来。游走于业余与专业之间,其实根源在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状态好,解读会有力,阅读状态差,解读会无力,有力的解读给人专业的错觉,无力的解读给人业余的错觉,但无论哪种错觉,都将我定位在解读上,所以我只能“安于解读”。

其次,解读好玩。当很多人把书越看越薄的时候,我却把书越看越厚。当很多人完成一次阅读旅行时,我却还在阅读旅行的过程中流连。很难说我在解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新鲜的玩意甚或别的读者不在乎的内容,但我始终认为,这里面一定还有我刻意忽略的内容,这里面一定还有我没认真对待的内容。而沉迷于对作品意义和价值的解读,这让我感受到阅读的无穷趣味。

再次,学界认为有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之分,在我看来,造成这种划分的一个标准就是对作品解读的不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陈词滥调我不想再说,我只想说,当我“安于解读”之后,我的眼里只有读者,没有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之分。

最后,在我个人看来,“安于解读”与其说要强调“解读”,不如说是强调“安于”,在“安于”面前,解读的对与错,是与非,都可以放在次席。实际上关于解读,它是自由与拘束辩证统一的结合物。一方面,每个人由于经验阅历的不同必有对文本不同的看法,这是解读的自由;另一方面,解读最大的拘束就在于它的对象是文本,建立在文本之上的解读。但无论哪种解读,“安于解读”使它们能够相聚,能够交锋,能够整合,能够完善。在这种“安于解读”的环境中,解读提高的是解读者自身修养,以及解读者对解读文本深刻性的认识。

好了,安于解读,现在它就剩下一个缺点了,那就是:它会让你在麻烦中领略那种无与伦比的寂寞。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快乐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