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镜像中唯美化的女性空间

(2015-04-10 10:18:05)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镜像中唯美化的女性空间

 

人总是通过对象来实现自我的审美关照的,女性放逐了外部社会和男性之后,就只有通过女性自身来实现自我关照,这时女性的眼光和女性用以关照自我常用的道具——镜子就成了女性发现自己的重要途径。在纯粹女性目光的关照下,镜子成为女性自我认知的道具,通过镜子女性把纯粹肉身的镜像置换为自恋的绝对精神的镜像,实现了多重镜像的主观置换,实现了女性对自我的主观关照。在博尔赫斯那里,镜子指涉时间与命运幽暗玄妙的迷宫,隐喻意义十分明确。对于女性来说,镜中之像与真实之像常常交融、揉合在一起,亦真亦幻,她们乐于缠绵其中,并巧妙地将女性肉体的美提升到精神人格的审美层面,进而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完善迷恋、陶醉和崇拜。多米“在镜子里看见自己,既充满自恋的爱意,又怀有隐隐的自虐之心”(《一个人的战争》),主体透过镜像深入到自我的内心隐秘——对美的崇拜、怜惜、占有、毁灭等潜意识之中。镜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作家通过镜子对生命主体进行“回望式”的主观审视时,又经过了个体经验和记忆、虚构和想象的浸润,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成为一幅神奇瑰丽充满诗意和知性的审美想象空间。“女孩多米犹如一只青涩坚硬的番石榴缀在B镇岁月的枝头上,穿过我的记忆闪闪发光。”(《一个人的战争》)多米就是多米,她身上也许有林白个体生命的折射,但她决不是林白,她是林白的创造物,是林白智慧、本能欲望和生命痛苦的结晶体。

女性自慰或自渎现象及其给女性带来的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快感,在过去的文化语境和文学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它被男性话语传统遮蔽与掩饰着。私人写作对女性身体、自恋和自慰等生理现象和内心隐秘进行了唯美的诗意的叙述,那是女性本能欲望的诗性表达。女性作为自然的生命体,和男性一样有着源于生命本能的各种欲望。千百年来,女人正常健康的生命欲望被“文明”和“男权”所压制,被遮蔽扭曲变形,直至重新塑造定型。女性对自身生命体验的肯定,对身体欲望的书写就成为她们觉醒和解放的重要步骤,但在表现女性身体欲望时,女性作家在审美上还是有节制的,文字也力求雅致纯净,她们更注重女性在性行为和自慰过程中的生理体验和主观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对性行为的过程或操作细节进行生动细致的客观描述,她们用缥缈灵动的想象将女性的感性体验诗意化,使之富有一种处于生命原始状态下的巨大的张力,既痛快淋漓又细腻柔软。林白的叙事风格细腻缠绵,富有张力,在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显得真实、清澈、透明,充满了动感和美感,那是一种原始生命的坦荡的放纵和堕落,超越道德界限的生命狂欢换来的是瞬间的快感和高峰体验。“冰凉的绸缎触摸着她灼热的皮肤,就像一个不可名状的硕大器官在她的全身往返。她觉得自己在水里游动,她的手在波浪形的身体上起伏,她体内深处的泉水源源不断地奔流,透明的液体渗透了她,她拼命挣扎,嘴唇半开着,发出致命的呻吟声,她的手寻找着,犹豫着固执地推进,终于到达那湿漉漉蓬乱的地方,她的中指触着了这杂乱中心的潮湿柔软的进口,她触电般地惊叫了一声,她自己把自己吞没了。”(39)这是林白对于女性自慰行为的主观描述。毋庸置疑,自慰作为一种性行为在传统道德规范下是被禁止的,从生理和心理科学的角度看,也决不是一种健康的行为,然而,那种女性被长期压抑的生命能量的突然迸发,猛然间闪现出的却是一种让人震惊的美。这是一种道德的混乱,是作家新旧道德冲突下对自我欲望的认同,作家似乎在有意回避文本的道德意义。陈思和认为,林白在纯粹意义上完成了女性的自觉,她在文本中坦荡不耻地表达了人类淫荡的本能,将色情转化为女性的自娱自乐,让读者从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净化,这都得力于作家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上的唯美主义倾向。(40)

身体是女性作家探测女性无意识隐秘欲望的切入口,她们对女性身体器官及其感觉的描述,没有停留在器官感觉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女性的潜意识。私人化写作的身体叙事挣脱了现代国家、民族等宏大的现代性话语叙事模式,女性作家从下半身入手,是为了完成对上半身(女性意识)的阐释。她们笔下的身体是被女性化、私人化了的女性身体,是女性独立意识的外化,虽然在客观上满足了男性的“窥视癖”,迎合了文化市场的“猎奇性”,但她们的身体叙事并没有完全肉体化。要摧毁男性话语中心体系,“妇女必须通过她们的身体来写作”,“几乎一切关于女性的东西还有待于妇女来写,关于她们的性特征,即它无尽的和变动的错综复杂性,关于她们的性爱,她们身体某一微小而又巨大区域的突然骚动。”(41西苏所提到的女性的特征恰恰是当时女性文学所欠缺的,此前对女性的叙述都是在男性文化语境遮蔽下的由男性对女性进行叙述或者由那些尽可能以男性或社会性视角进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小心翼翼地、尝试性对女性的情感世界进行一些浅层次的叙述,对女性身体进行唯美化的诗意叙述,是从私人化写作开始的。1980年代,残雪最早深入到女性的心灵深处,探求她们潜意识下的深层隐秘,她笔下的女性大多有一种被“窥视”的恐惧,如《山上的小屋》中的“我”,总是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害怕他者(包括社会、外部世界、他人等)侵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隐秘(身体的、主体意识的);1990年代,女性作家典型的叙述模式是暴露隐私,唯恐漏掉了某一个细节,唯恐叙述得不够全面细致深刻。这两种心态在女性经验世界中都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叙事策略的不同实际上是由当时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的宽容度决定的,与作家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也有很大的关系。私人化写作是对女性私人经验和话语模式的一种启蒙,或者说是对女性躯体的一次开发和启蒙,它尚且具有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和启蒙意识,其文本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和审美价值;卫慧、棉棉的“身体写作”则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的特征,其存在价值更多体现在文学史上。

女性是在不断逃避中成长起来,她们逃避社会,逃避男性,逃避责任,逃避道德,逃避爱情,逃避婚姻,直至逃避自己的灵魂,终日生活在幻想和镜像之中,陷入孤独、空虚与绝望的境地,这是女性现实的生存处境。女性作家从男性社会逃向女性的封闭、自足、自由的内心世界,以私语化的叙事策略,试图实现女性的自我救赎。林白说:“个人化写作是一种真正生命的涌动,是个人的感性和智性、记忆和想象、心灵和身体的飞翔与跳跃,在这中飞翔中真正的、本质的人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42)用身体的感受和想象书写女性的历史,女性通过身体和性发现自我,确立自我意识。在男性社会,女性总是处于“被看”的地位,当她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对象进行审视时,她惊异地发现了女性躯体的自然美,于是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躯体,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从类似自己的某个女性身上发现了女性独特的美;一是从镜子中发现自己的女性美,镜子是女性进行自我关照的重要工具。对女性美的发现,导致了女性的自恋和对男性的拒斥,这种拒斥导致女性对男性的失望。当女性失去爱的对象时,就会发生移情现象,女性将全部的生命能量转移到女性自身,爱自己或另一个女性,这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自恋或姐妹恋现象。

3.女性私语化写作的误区

私人化写作的作家大多在个人生活中受到过某种挫折,人格和个性有某种缺憾,自恋、幽闭、离群索居是她们现实中的生存选择或存在方式,她们沉湎于自己所营造的诗意化的想象空间自我欣赏,自我玩味,不愿或不敢与男性和外部世界展开公平对话,封闭的生活空间和孤芳自赏的性格使女性作家无法正确处理男女两性的关系,男性在她们笔下几乎都是类型化的、残缺的,要么身体强悍、性欲旺盛,却粗暴蛮横像个暴徒;要么才华出众、尊重女性,却是阳萎;要么精神、肉体都很完美,却愤世嫉俗不愿结婚;要么造化弄人,理想的男性总是早夭或莫名其妙地失踪。在她们那里,美满的婚姻是女性永远的乌托邦,是女性永恒的追求与梦想,只存在于彼岸世界。她们试图将女性从两性世界中抽离出来,再从多维空间微缩到隐秘空间,将女性还原为自然感性的人,抽绎其社会性和理性的成分,从而凸显女性的独立自足。

私人化写作不如说是“呓语化写作”,因为女性作家有意将记忆与现实叠合,将现实与梦境揉为一体,有意混淆意识与潜意识,林白惯用的伎俩就是把一个女人分裂成若干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让每一个个体表现自己内心的某一种欲望,或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某种美丽、个性或品格,甚至人生的某段经历。她笔下的女性是被她残忍撕裂的无数碎片,每一个女性的“意象”都是不完整的,包括她们的生命意识,她们的美丽,她们的身体,她们的自怜自恋自虐。她们是作家的玩偶泥塑,作家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捏造,绝不给她们完整的自我,她们都不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而是一个个符号,作家用她们来象征自己内心隐秘的欲望,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都是作家臆想出来,作家没有足够地勇气解剖自己内心的隐秘和丑陋,于是,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剖开,一点一点地拿到阳光下去暴晒,所以,有人说私语化写作真实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其实我们看到的恰恰是被作家精心撕碎又重新拼贴起来的,经过过滤、筛选、美化、虚饰的隐秘世界,是作家自我意识遮蔽下的欲望话语,是作家想要表达的那一部分隐秘。这种对女性的言说也许更不真实,或者说是被“政治化”(作为对男权社会的颠覆)或“女性化”的叙事。它只能代表具有话语权与言说能力的那部分女性的自我意识,这种关于女性的言说与阐释在事实上构成了一种新的话语霸权,对男性社会,对不具备自我言说能力或不愿表达内心世界的那部分女性的意志来说,它歪曲了他人的生命意志,将自己的所谓女性意识通过文本阐释强加给所有女性,当然也包括男性,这也是女性主义和女性私语化写作的一个误区。
《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节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