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路遥他爸惹了谁?
(2015-04-10 09:27:44)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人想出名。导演靠嫖娼出名,歌手靠吸毒出名,小三靠反腐出名,美女靠一脱成名。
凤姐靠想嫁给奥巴马的噱头出名。
而有人想靠骂人出名。
最好骂死去的人,骂死人他爹。
最近,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路遥又火了。
但是,路遥已经死了,死人再火也没什么用。
有人就骂路遥,骂路遥他爹,以此吸引别人的眼球。这也是成名的方式,一种行为艺术。
骂人的是个美女,叫周冲。当过老师,读过鲁院,出过作品,她的作品,有一大群大咖写了推荐语。她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她在公众号里写了一片文章,题目叫《不要看路遥如何谈世界,要看路遥如何谈女人》,目前阅读数已经上万,周同学眼看就要火了。
我不认识周同学,不知道她的名字该怎么读。
“冲”字有两个读音,一个为“chōng”,一个为“chòng”。关于后一个音,川渝滇黔一代的方言里还有一层意思,譬如说一个人满口胡言叫“冲壳子”,自高自大叫“冲性”,自高自大满口胡言的人称为“冲客” 或者“冲儿”,以至于西南人读《笑傲江湖》,见岳不群叫令狐冲“冲儿”,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既然不认识,我就叫她周chòng吧,反正更贴切。
周同学在那篇文章里评论小说《平凡的世界》。她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令人不忍直言的粗糙、匠气的小说”、“有宽度而无深度”、“人物性格单一”,是“男权的意淫”。
按照中国的传统,人盖上棺材盖,才可以下结论,但路遥死后,评论界对《平凡的世界》一直有两种声音,周同学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只要不是抄袭,就很好,应该鼓励。一部作品,在它的作者离开人世二十多年后还有人去评论,无论观点如何,都是幸事。
周同学说她把《平凡的世界》读了两遍,一遍是读初中时,一遍是电视剧热播时。
但周同学没有读过,她撒了谎。美女撒谎的样子应该是很可爱的,但谎言本身就像一坨屎,它堂而皇之地黏在美女脸上,使人感到面目可憎。
我们看看周同学的谎言。
她讲田福军的故事:“女儿死后不久,夫人错拿了两只装钱的茶叶罐,他毫不犹豫地将她送去坐牢”;
她讲孙少平的故事:“窝在煤矿里,和一个寡妇成亲”;
她讲孙少安的故事:“为了村里的老弱病残们好就业,和别人合伙骗走秀莲手中的箍窑钱,扩大砖厂”;
她讲贺秀莲的结局:“男人发达了就死了”。
原著里是这样说的吗?
凡读过《平凡的世界》的人,都知道孙少平并未与惠英结婚;都知道孙少安的妻子秀莲虽然患了肺癌,但并未写到她死去;知道并没有少安和别人骗走秀莲的情节,而田福军夫人坐牢的事也是无中生有。
周同学原本没读过原著却要无中生有,她这些无中生有的情节是哪里来的?
原来,孙少平和惠英结婚与秀莲病故都是看电视的人的简单猜测,田福军的夫人坐牢和孙少安与人合伙骗走秀莲的钱是电视剧里展示的情节。
原来,周同学没有读过原著,但她把原著改编的电视剧看了一遍,然后就写了一篇评论原著的文章。
我曾经见过很多人,家里摆了很多书,假装读了很多书,平常也能高谈阔论,事实上他们的高谈阔论不过是网络或电视上的道听途说。读书是需要耐性的,而看电视要省事得多,因此常常有人把看电视等同于看原著。但电视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这个道理即使是最低级的读者也明白。把电视剧里当成小说原著来看,是否算是周同学的行为艺术?
其实,周同学才不管有没有读过《平凡的世界》原著,她的目的不过是吸引眼球,至于那些无中生有的情节,她当然会嗤之以鼻:原著上没有怎么啦?那么烂的小说,值得我去读吗?
突然想起一个读者对一个作家的恭维:“你的小说写得太好了。”作家听了,心里飘飘然,读者又说:“只不过我没读过。”作家听了,骂道:“尼玛,你没读过怎么知道好?”
周同学或许知道《平凡的世界》已经被世人评烂了,于是另辟蹊径,以骂作者路遥入口。她说路遥“权力欲望特别重”、在家庭里“唯我独尊”、信仰暴力,“长得也不好看,性情又好强暴戾,喜欢独处而又时常封闭自我”……
天啦,长得不好看也跟作品好不好有关系,那你去骂莫言吧,他也长得不好看……
等着,骂路遥不过瘾,还是去骂他爹吧,这样才更有冲击力,于是她说:路遥的“生父身高1.5,形如侏儒”……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无论怎么贬低一部作品都是读者的权力,哪怕你没读过,别人最多也就说你浅薄。但明明知道“死者为大”,不应该亵渎,却硬要对死去的路遥和路遥的父亲进行人身攻击,以此等行为艺术来吸引看客,这便不是浅薄的问题了,而是道德的问题。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