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波:温暖与悲悯
作者:周 洪
原载:《昭通日报》
2015年4月3日第3版
校长李晓波写诗了,这位昭通的蓝球明星、著名教练、演讲大师、面试导师、博客写手、政府官员又多了一顶诗人冠帽。
说他是诗人不是我,是雷平阳。诗这个东西,不像烧个水煮个面那么简单,也没有写年终总结那么简单。那样容易,这个一惯反串的李晓波,他又写起诗来,一写还续集出版了,据获鲁讯文学奖的诗人雷平阳说:“看不出….流派….这种诗,没有野心,所以温暖、亲切…..李晓波的书写同样为我所钦佩。”以上为我断章取来,但确为雷平阳亲笔所写,雷可是有证的大诗人,如果他说的是真话,想来李晓波算诗人。
李晓波的诗,有很多不同常人的句子:商品穿上黑心棉 / 工程蚕食豆腐渣
/奶粉分娩大头娃。大关的黄连河,你也去过我也去过,看到水里有鱼,我会说:哟,有鱼。李晓波看了,写下:“深深的潭水/嵌着游弋的鱼群”
。我读了两分钟,觉得这句诗的其他字我也写得出来,唯一个“嵌”字,我不能想到,他一个嵌字,把普通的鱼水,写出了诗的韵味。柳宗元大师《小石潭记》的“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的,也就是这个意境,但大师用了七字。
读罢李晓波的诗,感觉他桀骜的外表下有颗平静的心。身处飞奔的时代、焦躁的年月、人求人唤的岗位,还能写:碧蓝的天/我躺在高原疯长的草坪/咬碎/
一株小草/酸涩的味道即刻/爬满相思的舌苔。我们生在昭通,碧蓝的天隔二差五有,我没看出多少情调,高原的草坪,我也经常走过,但从没想到要像他躺在上面。我们不用追问李晓波是否真的躺在草坪,但一颗平静的心是呼之欲出的。
他也有英雄气短的儿女心肠,《在父母身边过年》诗中说:和老父干一杯酒/滋润我人到中年的心泉/
陪老母除夕夜守岁/守望沧桑无悔的挚爱与眷念。他还有悲天悯人的柔弱心肠,别人看到昭通境内的几大电站,多惊赞,他却弱弱的疑问:高峡出平湖淹没的/还有故土难离的眷念/世上消失了一条金色的河流/鹅卵石远嫁他乡
/。他感念苍生,关爱生命,你从写诗的时间看出,不论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2014年的鲁甸地震,都是他的诗歌的高产期,白天要坚守岗位,参与救灾,晚上就把充盈在心的关爱发出来。这段时间里,收入集的15首,字里行间也读得出,一气呵成,有感而发,专门成一类,归为“我的悲悯”。
官员写作时下已经不再时髦,各种议论都有,但我总以为认真读些书、书读多了有感而发写点东西不是坏事,总比花时间吃喝迎奉强。或许某个时候走在队伍前面早就注定了一生的宿命,但他无怨无悔,他在诗中说:“选择了前方,何必打听要走多远”。一路前行,无怨无悔,义无反顾,或许是他的本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