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杨庆祥:2014小说私人印象【小说公会】

(2015-03-29 10:02:43)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杨庆祥:2014小说私人印象【小说公会】“小说公会”是2015年《小说月报》推出的新栏目,希望为“向小说发问”,并沉入问题深处的探索与交流提供操练场地,以期打破本刊固有视野之局限。2015年第3期“小说公会”栏目特邀房伟、金理、李云雷、杨庆祥、张莉等五位青年批评家,分享对2014年小说创作的个人化观察。


https://mmbiz.qlogo.cn/mmbiz/WNC1s4h9Zypp11S90p7Eyzj8w1O3x7hejibIDLzuUPJQK4vOIhC7ZmbR8jbZS7y9Xk37wRUlWtOrAHtR2xSlmibw/0

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有《“重写”的限度》《分裂的想象》《现场的角力》等


2014小说五人谈


2014小说私人印象


文/杨庆祥


  如果不以出版和发表时间为限,并尊重我个人的感觉,首先要提到的是一部被一再再版但在批评界却令名不传的长篇小说——老村的《骚土》。该书初版于1993年,2014年再版,同时出版的还有《撒谎》《妖精》《黑铩》等三部长篇。《骚土》在对中国传统小说美学的继承和创造上有极大的贡献,如果考虑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界近乎偏执的先锋派美学趣味,《骚土》的文本价值和命运沉浮更加意味深长,不管怎么说,在2014年某个晚上初读这部小说时,我体验到了一种非职业性的愉悦。

  2014年我读到了两部复杂的小说,一部是波拉尼奥的《2666》,一部是宁肯的《三个三重奏》。从体量上说,《三个三重奏》无法和《2666》相比,但是,在对复杂形式和复杂经验的高度尊重上,他们是一致的,由此,一种复杂的人性和复杂的叙述方式被建构起来。在日趋表面化的当代书写潮流中,这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方向。

  本年度另外一部引起我关注的长篇小说是徐则臣的《耶路撒冷》,这部小说以70后的姿态来建构一代人独特的生存经验和生存困境,在内容的呈现和形式的构架上均有出色的表现。

  虽然在代际的狂欢中我们渐渐将经验固化,并以某种习惯性的懒惰去拒绝那些不属于本代际的经验和书写,但是,文学的“共通性”一再打破了这种观念上的垄断和独裁。邓一光以50后的身份写80后甚至90后的日常生活且栩栩如生,这是中篇小说《深圳蓝》让我刮目相看的原因。在对网络时代的语言和行为模式的精湛把握中,《深圳蓝》服从于邓一光雄心勃勃的“深圳写作”规划,并构成了我们时代最有意义的城市文学写作美学——以个人的内部精神景深去解构高度景观化的城市符号。对邓一光城市写作的意义,我另有长文论述,有兴趣的读者自可关注。

  李宏伟的中篇小说《并蒂爱情》充满哲学意味,这是一部观念大于细节的小说,但是这恰好是它的优势所在,没有任何规定小说不能以哲学或者观念来进行结构。在故事和观念之中,李宏伟找到了有效的关联点。这样的小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与此相关的是刘洋的《单孔衍射》,我至今对这位作者一无所知,从文本来推测,他(她)大概是一位理科生。小说以科幻的形式讲述形而下命题,这是一个形式主义胜利的文本,科幻的形式拯救了这部小说庸常的题材。这依然是当下写作的重要命题:写什么和怎么写必须找到其辩证的统一。

  本年度有一大批作品充满了绝望和黑暗的情绪,这一点如此契合我们当下的精神生活。在弋舟的中篇小说《所有路的尽头》中,无路可走的绝望在80年代就埋下了导火线,并在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以死亡的方式表达了其最低限度的抵抗。蔡东的《我们的塔希提》如果可以加一个副标题的话,也许是“小公务员之死”,虽然在生理的意义上死亡并没有发生,但是在个人精神的层面,男女主角均已经濒临绝境。这篇小说在绵密的叙述中流露出某种耶茨似的悲哀:我们在贪恋一种看起来“安全”之生活的同时,却丧失了更多的想象力和行动力,这里面暗示了某种现代的退化。张悦然的《动物形状的烟火》将这种个人的挫败归结于一种看起来神秘的“宿命”,没有人能拯救我们,也无法自救,即使是孩子也在扮演残酷的角色。马小淘当然不同意这种绝望,她的《章某某》以反讽的语体讽刺一切外在的命名,但如此下来却不过是构建了一个更加“空心”的个体。有两个命名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空”的虚无情绪,一个是霍艳的《无人之境》,一个是于一爽的《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拯救我们尴尬的命运和绝望的爱呢?

  蒋一谈的《在酒楼上》选择以责任对抗虚无,这似乎证明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式”的语境。《在酒楼上》让人想起鲁迅的同名经典名篇,让我感叹的是,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的现代还没有完成!文珍用另外的方式来处理这彷徨无依的时刻:要么爱,要么毁灭。在《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中,个人的情感谱系和历史的延展谱系被紧密刻意地对接起来,这是必要的,只有意识到了历史投射在我们身上的阴影,我们才有可能驱除现代的魔咒,重新活起来。

  最后我还想提到的是一本无法归类的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禾的《六个字母的解法》,这部书以对纳博科夫的索隐出发,书写了20世纪最顶尖的知识分子们的思考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激情和迷途。我将这本书放到我的小说阅读书单里,因为这种跨文体的实验作品,也许可以拓展小说这个文类的边界,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醒了我们,无论在任何时代,活着并思考都非简单易事。


发表于《小说月报》2015年第3期“小说公会”栏目


https://mmbiz.qlogo.cn/mmbiz/WNC1s4h9Zyo6akemBMnLDuDTUXDRbgJFwjupHkORSJ7S18CteXN4t2ugW4OGaHWx92xEInsBgAWZF8uz8ulRkw/0

《小说月报》2015年第3期,2015年3月1日出刊,总第423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