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  陀:忽视《平凡的世界》是一种片面性

(2015-03-22 12:46:49)
标签:

文学评论

分类: 自由典藏
李 <wbr> <wbr>陀:忽视《平凡的世界》是一种片面性

 

李  陀:忽视《平凡的世界》是一种片面性

  

                                  

                                采访整理:刘净植      原载:《羊城晚报》2015年3月21日第B1版

      

       作为一个批评家长期忽视《平凡的世界》,这充分表现了我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平凡的世界》被长期忽视,我以为主要是这两个群体(青年批评家群体、青年编辑家群体)形成某种默契的结果。至于这两个群体究竟形成了什么默契,为什么形成这种默契,还有,这种默契和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又是什么关系,这需要做具体研究。这里我用“默契”这个词,是想说,如果路遥被忽略,并不是批评家和编辑们有意为之,那是思潮,是思潮的强大的排外作用。

  路遥写作的“通俗”不是今天流行的商业性写作的通俗,而是对“革命通俗文学”的传承——老作家柳青的写作一直是他的模范,但是我以为他也挑战了柳青,比起《创业史》,《平凡的世界》不但有继承,而且有发展,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是路遥明显在通俗性上走得更远,例如更强调故事因素,强调情节的曲折跌宕,强调人物命运的戏剧性等等。今天看,路遥无疑是成功了,他的小说的通俗性赢得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和巨大的发行量,那是今天商业性写作梦寐以求的,可是他们败在了路遥手下,而且是完败。

  自80年代以来,我们文学写作的格局越来越小,郭敬明之类的“小时代”商业写作就不用说了,即使那些依旧坚持严肃写作的作家,也是格局越来越小,似乎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阴影还没有完全褪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路遥的与众不同的努力,他的写作对历史全局,对历史发展复杂性的关注,我觉得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

  说到路遥写作的缺点、问题,也很明显,就是比较粗糙,他以柳青为师,但是拿他和柳青的写作比较,明显就不如老师厚重、成熟、细腻,具体来看,叙述语言、对白语言缺少特色,书面语因素太多,人物刻画线条也粗,整体结构也不够结实,等等。但是,想到路遥给自己的文学写作提出的目标那么宏大,而文学环境给他提供的经验和营养又那么少,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可以谅解的。何况,他那么年轻就去世了,这实在太可惜了,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更成熟、更才华横溢的路遥。

  我觉得今天最重要的,是多看路遥写作的长处,从他那里吸取宝贵的经验,这有助于我们在新的世纪里为文学寻找新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