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评论家的眼光和识见  《云南日报》2015年3月21日

(2015-03-21 13:03:08)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评论家的眼光和识见 <wbr> <wbr>《云南日报》2015年3月21日
                                评论家的眼光和识见  赵宪臣/文

    知道周明全的名字是在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80后批评家文丛》之后,这套文丛不仅是周明全倾力策划,而且其中还有他的一本个人评论集《隐藏的锋芒》。从知道云南有个周明全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关注起这个评论家,不过读他的评论我不是读他的《隐藏的锋芒》一书,而是读了他个人博客中与评论相关的博文。这样的阅读背离了传统的纸媒阅读,显得不太正规,却是我的一种常用的阅读及了解世界的方式。我得以通过博客来进一步认知那个远在天南的周明全。

    同样也属80后的周明全是个有着开放眼光和独到识见的青年评论家,这一点确定无疑。他眼光的开放从他策划出版《80后批评家文丛》这一举动中就能见出他的登高望远。了解中国文学批评现状的人都知道,与新人不断涌现的文学创作相比,文学批评新人的出现却时有时无、时断时续,从事评论的人才少,且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是《80后批评家文丛》没推出之前文学批评界的现状写真。就是在这样的现状中,周明全敏锐地发现了80后批评家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把他们一个个从角落里搜寻出来,组成了年青一代的批评家阵容。《80后批评家文丛》第一辑推出8人的评论结集后,目前周明全正在策划推出第二辑,据说明年初将推出。他的这种做法和努力,不仅显示了一个青年批评家的担当,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80后批评家单打独斗的力不从心状态,让这些年青后生走在文学批评的路上更显从容镇定。事实上,现在的80后批评家越来越引起了文坛的关注,他们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文学研讨的场合频频亮相,以至有人惊呼:80后批评家开始抢话筒!在文学评论上抢话筒,可不是说抢就能抢到手的,那得凭实力才能对着话筒侃侃而谈,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目前整体出场的80后批评家们已实力大增。周明全对80后批评家的关注并未止步于此,他还通过与批评家个人的访谈和对话,进一步把这些批评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暴露于人们眼前。如果说“文丛”的出版让人们意识到了80后批评家的存在,那么周明全的那些有关80后批评家的访谈则开启了另一条了解和洞悉他们的通道,这条通道因为有着批评家个人日常之思的直接投射,更为真实可信,更能见出这些批评家的性情,对全面深入认知80后批评家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作为云南评论家,周明全的眼光既是向外开放的,也是向内睃巡的,也就是说他既参与了全国文学批评的建构,也关注云南这片文学热土,对云南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评说。他的有关云南作家姚霏、陈鹏、包倬等人的小说评论,不仅对他们的作品作了精准深入的分析,还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云南作家的地位。姚霏的先锋性、陈鹏的野心、包倬的被颠覆的“父亲”等,都是周明全评论的重点,尤其是对包倬小说的评论,周明全更是倾尽了全力,接连写出了多篇对包倬小说的阐发和解读文章。也许是同为80后的缘故,周明全在进入包倬的小说世界时,感同身受的体会更为直接,也更能发现包倬小说被忽略的细微之处的不同凡响。这种同代人之间的同声相求、同步共振,让周明全评论起包倬的小说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的云南作家作品评论也彰显出了一个地域评论家之于地域文学的重要作用,就一个省份的文学创作来说,作家们埋头写作固然很好,但是缺少了文学评论的向外推介和提升也是一件憾事,这时评论家现身于文学现场就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不亚于舞台上关键时刻的“救场”。

    致力于中国好小说标准的建立,是周明全应对文学乱象、规范文学秩序所做出的努力,这是他富有文学识见的另一个明证。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小说的认识无论是在创作还是评论上都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可循,什么是好小说,什么是坏小说众说纷纭,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标准的失范导致了对小说取舍上的良莠不分。为此,周明全在《什么是好的中国小说?》一文中就好小说的品质和面貌,归纳出了“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故事,中国意境”、“中国风格,中国语言”等三方面认知好小说的标准,并在《文学性的缺失是当代文学的硬伤》一文中,总结出了好小说的八个要素。这些针对好小说建立的操作体系,无疑对指导当下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周明全的一些文学批评观在扩大文学批评边界方面也敢说敢为,其《文学批评需要“向下”的视角》一文说得非常干脆:“一个优秀的评论家应该见谁的作品都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谁的作品都可以看,可以评,指出缺点也好,发现优点引导创作也罢。”他的这一观点深得我的赞同,回顾自己的文学评论写作,眼光向下始终是我的一个取向,这样的发现能与周明全的看法不谋而合,我自然会心中暗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