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微电影热”文化现象背后的冷思考

(2015-03-20 08:27:2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微电影热”文化现象背后的冷思考

[转载]“微电影热”文化现象背后的冷思考



    组织微电影协会,举办电影节,筹拍公益等各类微电影……微电影正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席卷市场。不久前,北京国际微电影节落幕,邯郸籍导演王彦军的作品《孝道》,从千余部影片中脱颖而出,荣获十佳公益影片奖,再次给这座城市的“微电影热”加了一把火。微电影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它终将走向何方?连日来,记者走访邯郸诸多业内人士就此解读。
本报驻邯郸记者 邢云

全民导演
微电影时代来临
    春节前后,很多邯郸市民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里,经常可以看到好友转发本土微电影信息。
    比如,新近开拍的微电影《赌约》。据了解,该微电影全部在邯郸取景拍摄,预计在5月底完成全部拍摄制作。再如,一部打着“贺岁电影”标签的《一夜疯狂》,甚至在当地一家影院搞起“首映”,还有《遇见》、《三年》、《心中的光影》……除此之外,邯郸电视台还开辟了《电影梦工厂》栏目,其巨大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作为河北省微电影界的知名人物,王彦军说,仅在邯郸估计得有上万人参与其中,全身心投入其间者有之,业余玩玩心态者也不少,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些人都在借微电影“追梦”。
    王彦军的微电影作品数量不多,平均几年下来,“每年一部”,但每一部都可谓“精品”。2011年,他拍了《真紫蓓蕾》,时长40分钟,内容针对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讲述了发生在幼儿园里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据了解,这部片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正式发行的。但之后,邯郸所拍的微电影一般都是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因微电影以投入成本小、收视率高而深受大众喜爱,“制作拍摄方主要有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个人团队等类型。”据介绍,不少职能部门和机构也介入“试水”。
    3月16日,记者以“邯郸微电影”为关键词,在百度视频进行搜索,结果显示,约有474个与邯郸微电影相关的视频。业内人士称,邯郸人拍摄的微电影数量相当可观。
    邯郸市微电影协会秘书长魏亚平这样概括,这是一个全民微电影的时代,“邯郸协会成立不久会员就过百人了”。
乘风崛起
众多“小人物”的大梦想
    土生土长于邯郸的王彦军今年50多岁。受访时,他总以“小人物”自居,他还在自己的名片上冠以“小人物”的标签。说是“小人物”并非自谦,其实,他在邯郸微电影界甚至全省名声大矣。他解释说,“小”字放在“大”字上面念什么?拥有梦想的小人物都能成为“尖”端人物。
    出自他手的作品并不多,但三四十分钟的微作品耗费大量心血。《孝道》这部影片于去年9月末首映,便获得一片称赞。影片在国内几大视频网站,如爱奇艺、迅雷、豆瓣、土豆等上线后,更是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王彦军说,年轻时,他在邯郸汉光影剧院当演艺经理,马季、姜昆、陈佩斯、唐国强、毛阿敏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全国著名演员,都曾被他一一请到邯郸,奉献过精彩演出。
    再后来,王彦军北上在京城演艺圈闯荡。2010年,他为了尽孝,回到邯郸照顾年届八旬的老母亲。他几乎推掉了一切应酬,每天伺候母亲起居,给老母亲做可口的饭菜。
    “无论你的父母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卑微,无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父母永远是你最该感恩的人!”王彦军说,他首先是个儿子,这就是他拍《孝道》的初衷。
    因拍片资金十分短缺,又为了充分展现本土气息,所有的演员都是零片酬演出。虽然很辛苦,但没人抱怨。王彦军认为,质朴的情感总有最动人的力量。在这部影片中,他说了自己和大家都想说的话,即便影片不挣钱,他也很知足。
    再往后,王彦军拍了《嗨!我中了五百万》,这是一部喜剧,揭示现实生活中求财若渴、为钱而累的现实。在他的观念里,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应该是故事性和艺术水准二者兼备。今年,王彦军正在筹备拍摄新选题,“反腐”或者“环保”,剧本都准备好了。但是,拍出一部好的微电影并不容易,虽然明明知道它不会赚钱,但心里依然坚持拍出“小人物”的思想来。
    微电影从最开始的“短片”、“播客”等概念逐渐转变,从草根自娱自乐到名导明星助阵,从视频恶搞只赚眼球不赚钱,到今天微电影的热潮翻滚。未来,王彦军还想做一部精致的“大电影”,这也是很多“小人物”的大梦想。更多像王彦军这样参与其中的人,怀揣梦想,乘风崛起,雄心勃勃,将最钟爱的微电影变成自己的事业。
向左向右?
微电影制作良莠不齐
    微电影在叫好的同时,叫座却没那么容易。
    此前,邯郸市曾组织过一次微电影大赛。记者了解到,从征集到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微电影选材和构思比较不错,如邯郸风情片《寻找蔺相如》、《我在邯郸》,青春励志片《加州有约》,亲情剧《父亲》,反映小人物生活的故事片《囧哥们》,校园青春剧《十七岁遇见》,反映非正常择偶观的《恐婚时代》,环保题材的作品《谁偷了我的颜色》,反映邯郸地方风味特色的纪录片《城市印象——— 凉皮》,及公益微电影《“膀”爷》《笛声》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通过大赛也看得出来,拍微电影的门槛不高,参与者众多,但结构完整、言之有物,达到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皆佳的作品比较稀缺。甚至不少作品故事情节或拍摄上还较粗糙,最终大赛组委会没有进行评奖,而只将作品进行了一次展播和交流,找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王彦军说,为了满足大众审美心理,同时也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有的微电影显得“媚俗化”,格调不高,语言粗俗,低俗浑话、脏话充斥其中,这些倾向应该纠正。
    同时,微电影创作队伍的良莠不齐,决定了其艺术质量的不尽如人意。而为了增加点击率,打擦边球的低俗视频内容更是时有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2年,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主要对网络剧及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做了相关规范,要求对网络剧和微电影先审后播,视频制作无证将属非法开工。
路在何方?
收获的季节还没来临
    投入小、成本低、时间短,微电影带着新生的活力和巨大的商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乃至世界电影产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但是,未来路在何方?并非绝对乐观。以邯郸为例,拍摄的微电影大都是个人或单位投资,并没有成熟的收费模式,拍完结算并不赚钱。“比如植入广告,极其低廉,而拍完传至视频网站,如果有与网站签订合作,就是免费播放。”乐度影视工作室贾士鑫说,低成本的微电影每分钟约花费两三千元,而精细制作的每分钟需要上万元。
    更重要的是,一部微电影的拍摄,从创作再到拍摄到后期完成,如果一切相当顺利的话最少需要半个月时间,很多都在1个月左右。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用家庭DV拍摄和用专业摄像机拍摄的成本当然不同,而且微电影还涉及前期创作、中期选景拍摄,后期剪辑加工等环节,完全是按照传统电影的流程来制作的,其投资成本并非想象里的额度小。
    河北是美影视公司林会峰说,为节省成本,很多制作者选择周边亲友作为演员,而拍摄、制作人员并非专业,所谓服装、道具、化妆都是“赞助”而来,再加上没有好的故事情节,质量并不高,点击率很低。他认为,微电影在互联网时代巨大魅力已经显现,但从业人员不能被汹涌而来的机会冲昏头脑。
    诸多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形成一条产业链并运转顺畅,离不开多种媒介的宣传,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资金等技术手段,比如与网站等平台寻求合作、与相关机构定向制作等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