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名词:说说那些标签

(2015-03-16 11:44:13)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原文地址:名词:说说那些标签作者:黑猫rsy

《巢林笔谈》最后一篇,罗列了菊花的佳种。名字分别是:黄微,红幢,紫幢,松针,破金,鹤翎,松子,蜂铃,狮蛮,蟹爪,金超,银超,蜜珀,月下白,青心白,二乔,醉杨妃,玉楼春,三学士。

名词使人觉得愉悦。一切美丽的名词,均具备一种理性。理性导致它的面目简洁,却是世间万物本来的样子。

《名词》

 

电脑年前摔坏了,近日修好,闲来整理了一下电脑里面的资料。看到有一个单独的被命名“名词”的文档,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写的什么,以为是当年为了考英语四级下载的什么资料。打开一看,只有寥寥数行汉字,字不多,就直接贴出来了。

看完才想起这是安妮宝贝未更名庆生前的一本散文集《素年锦时》里的一篇——名词。

对于安妮宝贝,谈不上喜欢,高中时倒是迷了一阵,后来发现看多了情绪容易低落,果断舍弃了。《素年锦时》大学时买来的,和以前书写偏重的情感主题不同的是,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思省的层面。读的不仔细,书现在也不知道被扔哪里去了,当时可能挺喜欢这个短小的篇幅就码下来存为文档了。网络那么发达,当时为啥不直接从网上荡下来复制粘贴?恩,我傻。

名词是词类的一种,也是实词的一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的名称。张三李四是人,石子灰尘是物,北京南京是地儿……

最近有个叫余秀华的诗人很火,我刚见余秀华三字时却是漏看了“秀”字,成了余华,余秀华和余华这两个名词就相差一个字,但是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就不一样了。余秀华是位女性,余华是位男性;余秀华是写诗的,余华是写小说的。

余秀华,1976年生,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致使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2009年开始写诗。《诗刊》编辑在她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诗,惊艳于诗中深刻的生命体验、痛感,于2014年第九期刊发了她的诗,继而一发不可收拾。2015年1月末,她就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

人们读她的诗也谈论她的故事——农妇、脑瘫成了她最常见的标签。她却说“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农妇”“脑瘫者”在词性上是属于名词,在这两个词后面加上“余秀华”,“农妇”“脑瘫者”就被形容词化了。

形容词能让名词的形象更加具体鲜明。但是形容词是由主观描述的,两个审美不一样的人看同一朵花,然后描述出来给第三个人看,答案可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个是一样的,就是这朵客观存在的花。

花就具备了一种理性,说有一朵花,虽然比“有一朵怎样的花”的说法苍白、枯燥,但是那是本来的样子。

只大家都不爱单调,都爱看些标签。余秀华被标签为农民、脑瘫诗人,这种形容是带有主观引导性的,让大家都觉得一个得过脑瘫的农民居然能诗,能写就算了还能被出版,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说的是会写诗。

不是农民、脑瘫居然能写诗。“农民、脑瘫诗人”的主体是“诗人”两个字,标签吸引大家去了解她,了解她的诗,但是不知道大家的眼睛更会被她的生活吸引还是更会被她的诗吸引。

形容词有它的好处,我没有要在这里辩证名词比形容词有用。我想表达的是,大家是不是可以适当的使用形容词,尽量给名词留一个比较简洁、准确、真实的样子。

最后附上《月光落在左手上》中的一首《我爱你》: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我是嗷嗷的分割线—————————————————

 喜欢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读书go】哟!!!

[转载]名词:说说那些标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