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悲摧:整座大学城,居然卖不出一本诗集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诗画同体,离诗歌最近的画家聚集地,居然碰不到一个购买诗集的人。。。。
整座大学城,居然卖不出一本诗集
去年年底,就生出一种愿望,自己的新诗集出来,一定要到大学城试一试,看现在的大学生究竟读不读诗。
今天吃过午饭,看阳光正好,春光宜人,也许是自己去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了。其实在心底,早已对这不抱多大希望,但还是想,整座大学城,有十五所大学,有多少万学生呀,难道真没几个喜欢诗歌的吗?不管是行为艺术还是当作一次诗歌阅读的现状调查,我都想去践行一下自己的愿望。
于是,叫上家里的两个中学生,并开玩笑地跟她们说,这两本诗集订价三十元左右,卖二十元,卖掉一本,你们分十元,当作你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辛苦费。如果一本都没卖掉,也每人给十元辛苦费。两个孩子欢天喜欢地地说,要得,要得。凭我们天下无敌的口才,总会卖掉几本的!两个孩子之前也有过发传单、卖小东西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推销东西来说,也许不是难事。不过,一个孩子也面露难色,说,要是卖其它东西还好些,这诗集嘛,也许不会很乐观哦!不过,不会一本也卖不出去吧?另一孩子说:怕什么,我们试试去,我就不信,这么漂亮的诗集,又是重庆美女诗人写的,不会没有人来买,而且,我的脸皮可是很厚的,缠着人买东西,可是我的拿手好戏!
我还是只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对此行不太乐观。孩子们说拿二三十本去。我说多了,只拿十五本吧,每人五本。如果卖不掉,我们拿着也不算太重。两个孩子笑着说,哈哈,如果我们卖完了,你不好意思卖的话,我们就帮你卖那几本哈。我说行的,我手中肯定一本也卖不掉。她们笑着说,别担心,看我们的!
于是,在两个孩子信心满满的鼓励下,我们拿着九本《爱与火焰》(子衣爱情诗选),以及六本情诗合集《情路之上》出发了。到了大学城,我们先到人多的熙街。兵分两路,俩孩子一路,我一个人一路。怯怯地拿着几本诗集,看着大学生情侣们手牵着手,逛街、购物,骑单车、玩手机、晒太阳,心里却瞅着,谁喜欢诗歌呢?哪些学生愿意购买诗集呢?看到两个走得缓慢的情侣,我礼貌地上前,递上诗集:请问喜欢诗歌吗?话还没问完,两人手牵着手,漠然地走过,看也没看我手中的诗集一眼。看着两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心里一凉,出师就遭受冷遇,情况不妙!
抱着几本诗集转悠着。看着几个大学生围着零食摊,我想凑上前去再试一试,可内心实是羞恸,害怕再受冷遇。想了想,还是抱着诗集走开了。对面看到一个独行的女生,漫不经心的,也许心情不太好。这样的状态,应该是喜欢诗歌的情绪了吧?于是,我再试着上前,大胆地探问:打扰一下,请问喜欢诗歌吗?想购买情诗吗?那女生笑着望了我一眼,摆了摆手,礼貌地退让开了。
抱着沉甸甸的诗集,我心突然空了。你看阳光下满眼的大学城,大学生们开心地吃着、玩着、乐着,谁还想读你这看不懂的诗呀。一听诗集,人家理都不理呢。
真没喜欢诗歌的吗?我还不信!于是又鼓起勇气,再寻找推荐的目标。正好对面走来三四个大学生,我连忙上去:请问你们喜欢情诗吗?想购买诗集吗?大家只管走自己的路,没几人回应,只有一女生摆摆手,闪开了。
算了,卖什么诗集,反正这时代没人读书了,不如趁着春光大好,好好享受自然美色吧。于是,我没有抱任何希望,给两个孩子打电话,问她们转到了哪里,想叫她俩也不用卖了。
不一会,在四川美术学院满是石桥的半坡上,看到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她们俩失望地对我说:完啦,我们一本都没有卖出,今天运气太背了!她俩说,我们问了好多人啊,甚至还问了两个外国留学生,都没有人买。一个女大学生说:谁还买什么诗集呀,要读诗,也只在网上读,哪还用得着买书来看哦。还有人说,读什么诗哦,看着都费劲!听着这两个孩子的描述,我一听,惨了,还去问了两个外国留学生!把中国诗人的脸都丢到外国人面前了!心里虽有些酸涩,但我仍故作没事地安慰两个孩子说,没事的,的确也是这样,现在的人都喜欢在网上读小说读诗歌,看新闻什么的,谁还买什么纸质的诗集呢。现在不用卖了,我们开心地玩吧!
于是,提着沉沉的十五本诗集,我带着两孩子转悠了美院的菜花花海,也到重庆大学的木兰园玩了一阵。两孩子看着身边到处都是一群一群的大学生,还不使心,她们说,我们把诗集摆地上,再叫喊着卖一下吧,这么多大学生,真就没人喜欢诗歌吗?算了,没用的,这些大学生都不喜欢读诗了,再是喊叫也卖不出一本的。我制止了她们。甚至,我连白送出这些诗集的勇气都没有了。还有人读诗吗?还有人愿意要诗集吗?这真应该打个大大的问号。
宜人的春色里,满眼都是三三两两的大学生,他们有的享受着青春爱情的欢乐,有的带着投缘的好朋友,四处游玩拍照,有的三五几个骑着单车,欢声笑语。阳光下的大学生们,仿佛更愿意去享受这种自然的春光自然的美丽。他们有的,也把周末的时间花在享受爱情,享受美食,享受实在的乐趣与幸福中。有多少心灵愿意安静下来,去接近文字,去感受诗歌的美好呢?
大学生们,看着你们在阳光下吃啊,玩啊,游啊,乐啊,你们为什么不读诗呢?为什么不买点诗人的诗集来看呢?我真的想不明白!
现在想想,如今诗坛最红的女诗人余秀华,她的诗集能在网上大卖,也许也只是得益于媒体的报道,如果不是这样的方式走红,她和我们面临着的,同样是诗集寥落,无人问津的境地。
看来,诗歌真的只是极少数人内心坚持的一种信仰了。而且我感觉,时下诗坛喜欢诗歌的,以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多,这一批人也是因为青春时受汪国真、席慕蓉等诗人的影响,八零后中,也许受海子影响的居多。而九零后、零零后喜欢诗歌的,可能更是少之又少。
当时代更加物化,人们更重实际享受,更追求感官刺激,纯粹的精神追求在减化、在消退时,我们看到的只是诗歌以及文学艺术越来越远离大众的身影。诗集在好几年前,就几乎是消失在新华书店了。诗人的诗集普遍都不好卖。在博客论坛挂着,也销不了几本。哪怕年初余秀华诗歌的火爆,给冷寂的诗坛带来一把希望的火焰,但实际,当代诗歌,仿佛真的已经离大众很远、很远了。而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高考还在限制诗歌,更多新兴刺激的娱乐方式在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在他们眼底,诗歌算什么?文学又算什么?
我们能呼唤什么?我们又能改变什么?什么都不能呼唤,什么也无法改变。真实的现状是:曲高和寡的诗歌,真的离大众很远很远了。不信,离大学城近的诗人,你以自由人的身份,抱着几本诗集,到这些年轻的学子中间走一走,如果半天你能卖掉几本诗集,那绝对是带给你惊喜的成绩了。
或许,大张旗鼓地宣传、强势地进行签名售书活动,背后有组织者,在这样的方式下,著名诗人的诗集也许能卖掉一点,但一般的诗人,没有任何的组织与宣传,想在年轻人中推销诗集,我想,这真的只是一种镜花水月似的美丽幻象罢了。而今,这样的美好幻影,也像肥皂泡一样——破了。
一是写作方向尽量符合大众审美、大众情趣。当然我们不是说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丢失自己的诗心,而是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时,怎样写才有更多读者愿意去读?我想,这也是写作者可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是借用最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微博、博客、论坛。这些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吸引大众。就如现在的人喜欢在网上读书,不喜欢在书店买书一样,同样是诗歌,有的宁愿在网上免费阅读,也不愿意花费钱去购买诗集。还有,现在不是有手机订购小说来进行阅读吗?我在想,是不是一些诗歌网站也可精选一些好诗进行付费阅读?为此对这些当选的诗人付稿费?当然以目前的状况,免费阅读诗歌的人群都不多,还要收费,也许会吓跑更多读者。但我想,这样的思路也许可以去尝试,或许又有人愿意付费去阅读好诗呢?当然,在推销网络精品诗作,进行收费时,可以将版面做得更精美,将诗歌呈现得更有视觉效果,这样也许会吸引一些读者。
三是纸质诗集,应该改变现有的出版方式,多彩用图文集合的方式。这是讲究实用的年代,诗歌本来就是抽象的文字,有的诗人又写得更为自我,因此我想,如果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出版诗集,增加阅读直接的快感,也许大众对诗歌的看法会慢慢改变。我总感觉诗画集更漂亮,更能吸引人。现在不是许多人喜欢照相吗?完全可以用自己拍的好的一些照片来题诗,由此出一本诗画集。有的诗人也会绘画,像施施然女诗人出版诗画集那样,非常漂亮,诗画映衬,诗歌也更显出它的魅力。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出版诗集,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只要插画配得恰当,也并不影响诗作的阅读。反而会诗画兼美,让更多人喜欢。再比如,乌青的诗虽然受争议,但我发现他推销自己诗作的方式不错。有的诗句是印在一些旅游小布袋、小饰品上,现在的人喜欢旅行嘛,游玩时也喜欢买一些小玩意呀,用这样的方式传播诗歌,就是极好的方式。
四。重建诗歌的美好形象。增加大众对诗人的尊敬与好感。近年来,老是有诗人以另类方式走红,其实这让大众更瞧不起诗人。诗坛应多树立诗人的正面形象,不要让大众以为写诗的人都爱走极端,都像疯子一样,其实大多写诗的人都蛮正常的。大众对诗人有了敬意,内心崇敬文化、崇敬诗人,自然也愿意亲近诗歌。我记得去年重庆书香网微信圈火瀑过一阵“重庆十大美女诗人”的活动。虽然我们都人到中年,也算不是美女了,但这样的提法我认为就是在重建诗人的美好形象,而且重庆商报,重庆电视台等也播报过这样的新闻。当我和几个重庆女诗人的一些艺术美照刊发在报纸上,我感觉这也是美的。虽然生活中,自己的确不美了,但这样的正面宣传,它实际是在重建诗人、重建诗歌的美好形象。
当然,还有更多好的方式去端正诗人的美好形象,去改变诗集出版的方式,去扩大诗歌的传播,去改变诗集受冷落的现实。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去努力、去传播。就像余秀华诗人的走红,借用最先进的信息平台,写大众感兴趣的话题,带着身残志残、用诗歌美好心灵的正面形象,利用网络平台推销诗集,再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等,这些方式,也许都值得我们每个诗人去思考。
也许,不是每位诗人都如余秀华诗人那样幸运。但我想,当下诗歌是如此景况,诗集的销售如此惨淡,如果我们对此作一些思考和努力,是不是会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会慢慢改变这样的现状呢?也许有人说,诗歌毕竟只是小众的,诗歌阅读也选择读者,不是人人都喜欢,也不会像八十年代那样,一位诗人的出场,可以万人空巷。毕竟现在人们只喜欢歌星影星了。但想想,为什么歌流行了,诗却退化了?当然,写歌词的人也不出名,出名的是虽歌的人。但从这些,我们如果不作反思、审视,也许诗歌会离大众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