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和坚守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和坚守
——读诗集《风吹过原野》有感
文/黄世特
当诗人张伟锋发信息要给我寄诗集时,我很惊讶,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并没有交集,有的只是网上淡淡只言片语的君子之交,如果那也称得上交往的话。我爽快把地址发过去,没有过多在意,直到一星期后,我收到快件,拆开一看,一本封面土黄色的诗集赫然出现在眼前,我才意识到必须做些什么,才不辜负诗人一片赤诚之心。我没有写过诗评,无法从专业角度上给出中肯建议,只能就阅读后谈谈感想。
翻开诗集,诗中记叙作者十余年人生经历及感想,有伤痛,有欢笑,有哀伤,有烦恼,每一首诗都见证诗人成长。在诗之王国,他就是一位哈姆莱特式的王子,情感细腻、勇敢执着,努力在诗中园地开垦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更难能可贵的是,经历岁月磨砺情感沉淀,他依然不改昔日那份对诗纯真质朴情感,坚守他的精神花园。眼下他终于获得丰收,祝贺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试着走进他的内心意象。
首先,诗人对人生、命运有他自己独特感悟,比如他写:“我一直对这个世界/保持畏惧。但却很少遭遇/这样悬空之心。”有时,在悲剧命运面前,个人力量真的渺小,我们唯一能做只是祈祷。而在另一首诗中,诗人平淡的说:“这些年来,我活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进退自如/眼睛开始变得纯洁、透明/看不见黑暗。”一路走来,年轻的诗人经历不少挫折坎坷,可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梦想追求,而是退回内心,尝试做减法,放下包袱,让自己浮躁心灵彻底解放。正如在《晚霞中的蜻蜓》所写:“我爱这茫茫无边的世界,也爱你/漫无天际的飞翔。”多飘逸,多纯真,就像一个初涉未深的孩童。当然诗人也有彷徨落寞的时候,“当你说我是保护伞,是你风雨的保护伞/我却找不到,曾经一直渴望出生的翅膀。”可这样困惑毕竟是暂时,更多的是如:“只要是卑微的和渺小的/只要它们历经我的生命,就如同我的兄弟/我将深沉地爱恋。”放低姿态,热爱自己及他人,这样的豁然大度,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
其次,是诗人对家族、故乡回忆与情感抒发。祭祖思宗,是对先人最好怀念方式。作者好奇异想天开写道:“回到过去/看着他们的样子,看着他们的生活/实在不行/看看他们的坟墓……”这是一种对先人认同,更是一种情感寄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诗人更不例外:“蜻蜓飞翔在天际,渴望的童年/在地里奔跑。”童年与故乡是紧密相联的,有时我们故乡是记忆中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和当下地理上的故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如作者写道:“但在人生结束之前/我一定会常常返回故乡,无数次徒步丈量/出生地与居住地相隔距离。”故乡是一个人最好归宿,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我常常怀念我的河流/常常仰望我的天空,然后不断向后退却--/直到,空出足够宽阔的空间/安放漂泊的灵魂。”
通篇读下来,诗中谈论最多无疑是亲人,特别是父母,让人读之无不动容。“我看到父亲的面容,忽然间就起了颜色。”“时光不会宽恕任何人,包括勤劳善良的母亲。”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过:“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爱他们,孩子则经过一段时间并理解了之后才爱父母。”作者从小生活在农村,想必更能深切体会生活艰辛与父母辛勤劳累,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以至作者发出这样感慨:“有人在风中变老,永远无法再次年轻/有人在雨中弯腰。永远无法再次挺直/这些人中,就有我母亲。”“只有在醉酒之后/我才敢和父亲说起/我现在的生活,和他走过的日子等同/不要在我出门时/张望、失落、心疼、流泪……”读到这两首诗时,我的心莫名疼痛,似让人揪拧一下,父亲、母亲,永远是我们儿女永恒话题,是我们最后憩息停留的港湾。
诗歌是伴随爱情而生。诗人的爱情同样令人动容:“因为遥远,我无法揣测你的细致生活/因为遥远,我时刻在尘世间回忆着你。”以至诗人振聋发聩呐喊:“再不说出爱,我们就都老了。”看得出,诗人是一个热爱生活,对待爱情,就像诗歌一般神圣。尽管在现实生活里,爱情难免磕磕碰碰,但诗人一直耐心经营小心呵护着,如鲜花一直保持新鲜,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态:“谢谢时间。我回来的时刻,她不多不少/刚好二十九岁。多么美妙的年纪/遇上多么美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