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原创)赵本山蔫儿了,于秀华火了!

(2015-02-06 10:19:24)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赵本山蔫儿了,于秀华火了

        (作者:齐天母)

赵本山蔫儿了。接连缺席三级文艺座谈会,赵本山很郁闷,观众很纳闷,“赵本山摊上大事”的谣传甚嚣尘上,这个独霸春晚二十多年,曾经给观众带来无数欢乐的赵氏幽默,被舆论界一边倒地指斥为“低俗”,各路媒体和文艺界对这个昔日的小品王、舞台大师摆出一副冷脸,似乎沾上赵本山就是格调不高,但似乎一时也没有哪个格调更高雅的艺术家能够填补赵氏缺席带来的空缺,从而使渐渐冷寂的文艺界再次喧嚣热闹。已经习惯于娱乐消费的大众,很寂寞。

这时候,于秀华火了。于秀华是谁?她咋火了?

 

余秀华是一个诗人,一个坚持写作十六年诗歌的诗人,09年新浪开博,博客上发表了两千多首诗歌,但关注人气不过二百。14年秋天,一个偶然的小概率事件,改变了余秀华的人生。《诗刊》编辑刘年偶然逛进余秀华博客,看到了余秀华的诗歌,抑制不住激动,直接在她的博客中选了几首诗,并破例写了一句评语——这是他看到的70后女诗人中写得最好的之一。9月,《诗刊》“双子星座”栏目和湖北《汉诗》都刊登了余秀华的诗作,但反响不大——余秀华没火。

 

余秀华是一位脑瘫诗人。1110日,《诗刊》将已刊发的余秀华诗作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发布在其官方微信平台上,转发量很快破万次,影响开始扩散。十多天后,另一个微信订阅号“读首诗再睡觉”推送余秀华诗歌《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阅读量上了7——“脑瘫”成为一根火柴,在微信平台擦出点点星火。

 

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15111日,诗评家沈睿发表推荐诗评,选录了《穿过》这首诗,对她做出了如此之高的评价,原文标题是《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但似乎推力有限——诗歌这根火柴,点燃不了并非干柴的观众。

 

余秀华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人——112日,苏州一名网站员工王小欢看到沈睿诗评,马上与作者联系,要求转载,并改动标题,变成了更加吸引眼球的表达形式——“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微信公号“民谣与诗”上发布,两三天内迅速形成刷屏之势,总转发量在千万次以上,“睡你”之潮滚滚而来——“睡”字这根火柴一下子擦着了国人和媒体的神经兴奋点,擦红了国人的眼球。于是,余秀华火了!于秀华的诗歌火了,于秀华的博客火了,于秀华的书出版了!

 

是诗歌本身的艺术感染力,还是贴在余秀华身上的身份标签迎合了过度寂寞的大众的猎奇心理,把一个人的诗歌变成了一场人人皆可消费的诗坛盛宴?116日,这个耐人寻味的日子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116之前,余秀华只是一个写诗的人,正如她自己所说:“之前我的博客只有200个粉丝。”116之后,余秀华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农村妇女”、“脑瘫患者”、苦难命运、“睡你”等敏感元素,持续不断为这场大火添柴加油,直至把余秀华变成跨年度红人。“现在粉丝已经有2000多了。”到我现在电脑前敲字,粉丝已然达到了15207个,访客达一百六十余万之多!各大媒体频频亮相,当选钟祥作协副主席,受到各方关心慰问帮助,家乡荆门横店已如景点般吸引各方访客,出版单位青眼有加,以前无人问津的诗作,现在是各家出版社争抢的香饽饽,两本诗集以最快的速度出版……

 

可是,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极为羞愧地承认:我既读不懂那首著名的《睡你》,更无法把这首称为“强烈美丽到极致的爱情诗”介绍给我的学生,因为我无法解读“睡你”、“两具肉体碰撞的力”催开的花朵,以及“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和意境,“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可以做怎样的阐释和引申,我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从诗中体会“纯粹的诗歌、生命的诗歌,充满语言的流星雨的、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我担心一场诗歌的教学会变成一场“睡你”的引逗和教唆。所有人都热衷于用口水去赞美,没有一个人写一篇鉴赏文字,细细告诉我,“睡”是多么高雅的姿态,“睡你”是多么高雅的行为艺术。

我只知道,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新文化运动中的诗界革命,曾有多少诗人掀起过诗歌的狂潮,给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带来了无限的辉煌和滔滔汩汩的精神的润泽,当年徐志摩、戴望舒、艾青、舒婷、北岛、海子的诗歌都曾引发了万民读诗的热潮,那些隽永的诗句都曾在语文课本上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精神的濡染,那些不隔的诗句如今依然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美好。

我只相信,不管以何种惊世骇俗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全民包括我的学生从中读出精神的力和语言的美,能够引发对于生命的积极的思考,能够推动人向着真、善、美的高处进发,这样的诗,才是不低俗的诗,才是值得读的诗。

但是,这美好的人间情事,这全民读书读诗的风尚,会因为这一次余秀华爆红事件而一蹴而就吗?

 

还是用本人仿写于秀华那首著名的《睡你》诗来表达我冷眼旁观于秀华现象的观感吧: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睡

其实,看你睡和自己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眼的欲望和心的欲望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文字的花

无非是这花虚拟出诗坛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诗歌的复兴和繁荣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诗歌死了,于秀华火了

一些喜欢诗歌的文艺青年和从不关心诗歌的闲人

一路倒下的老虎和苍蝇,蔫儿了的本山

他们是穿过荒芜的诗歌废墟去看你睡

他们是穿过欲望的枪林弹雨去看你睡

他们是把无数个夜晚摁进一个白天去看你睡

他们是把无数个人奔跑成一个人去看你睡

当然他们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于秀华当做自己

而它们

都是人们去看你睡必不可少的理由

 

而我,忽然想起蔫儿了的本山,忍不住发出疑问:

蔫儿了的演小品的赵本山,人们说他低俗;火了的写诗的于秀华,以“睡”而火的于秀华,就不低俗吗?

被抛弃的赵本山和善于变脸忽冷忽热的媒体和大众,谁不低俗?你睡的人和看你睡的人,谁又不低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