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联手毁掉一个好诗人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连续出版两本诗集,当选家乡作协新一届副主席,湖北钟祥市诗人余秀华的“神话”还在继续,从平常人的视角看,这是值得祝福的事,是众多苦尽甘来的草根奇迹之一,但从创作的角度看,媒体、舆论以及作协,正在联手毁掉一个优秀的诗人。
余秀华是新媒体—微信朋友圈推红的诗人,颇有标题党风格的诗名《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以及一名女性打开的情感世界,她敏锐的感触与体会,与微信时代人们的内心有了细密而又微妙的联系,消费余秀华的诗以及她本人,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余秀华的诗歌毫不意外地引起“好诗”还是“坏诗”之争,有人把她等同为美国的艾米莉·狄金森来看待,有人则称她是汪国真的翻版。这种简单的对比,是无法准确描述余秀华的,能打动如此众多不读诗的公众,足以表明她作品的价值,“好诗”与“坏诗”之争,映射的不过是一些人的心态而已。
媒体在报道余秀华的同时,也报道了她被记者包围的状况,有记者在采访稿中表达了这样的担心:过度关注会干扰余秀华的生活,但对于这么一位热点人物,视而不见也不是媒体应有的态度。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媒体密集报道改变了余秀华的命运,她的诗集会卖得不错,她的收入会增加不少,生活会得到大的改观。
争抢出版余秀华的诗集,带着出版社领导安排的任务的编辑,就差“下跪”也想得到余秀华诗集的出版权,这还可以划归到好事的行列,在电子阅读时代,一本纸质诗集能卖得好甚至畅销,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不仅会鼓励余秀华,也会给那些在艰难中坚持写诗的人们打开一扇窗子,或更能满足于人们这样一种虚幻的想象—在这个曾经的诗的国度,还有如此众多的人在热爱诗歌。
但媒体的报道和诗集的出版,也会彻底改变余秀华的生活节奏,这种变化绝不是“来一次记者,死一只兔子”那么简单,作为名人的余秀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是官方、出版界、文艺界以及种种不搭界活动组织方的争抢对象,在不同场合,要说满足于不同人的话,对余秀华来说是个考验,而正是这种考验,让许多写作者潜移默化,变得随波逐流、功利熏心,失去了单纯写作的能力。
在大家争先恐后消费余秀华的时候,当选家乡作协副主席,犹如一个重磅炸弹,投放到余秀华身上,这个职位所起到的副作用,将会在后来显示出它的威力。余秀华写诗多年,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作协也没有把她选为副主席,现在出了名,一夜之间变身副主席,这中间看不到写作实力的体现,看到的是权力的翻云覆雨手,这个副主席的帽子下面,藏着三个大字,“嗟,来食”。
如果说媒体造神的利弊各占一半,那么当选作协副主席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余秀华的当选过程,充满了势利眼的投机元素,如果余秀华热一直持续下去,这个副主席的位子或能坐稳,甚至仍有上升的可能,如果自此之后余秀华被公众遗忘,那么用不了几年,这个副主席的称谓或会悄悄地消失,换成别的一个什么人。
余秀华的诗生长在她苦难的土壤上,现在她本人都被连根拔起,能否适应新的生活、在另一块土壤上让诗歌重新扎根,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让一位写作者用更好的作品来证实自己的时候,压力便由此加倍产生,这需要写作者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来抵御外界杂音,余秀华能承受那么多年生活之苦,是否有同样的毅力来保持自己不被这股突如其来的激流冲倒,同样也需要验证。
好在余秀华从始至终有一个观点是明确的,与成为一名当红诗人相比,她更愿意拥有一个普通人的幸福。如果成名真的能够让她像一个普通女人那样拥有理想的世界,那么,即便不是一位当红诗人、甚至不是诗人又有什么关系?只是希望,当外界一切种种联手毁掉一个好诗人的时候,请保全她对世俗幸福的渴望,从日常生活里获得活着的快乐与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这一点对余秀华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