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出版史的疯狂一夜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来源:2015-02-01 呦呦鹿鸣
2月的第一天,周日,中部省份湖南的省会长沙,延续了前几天的降温、大雾、阴雨不断,间或夹杂几片雪花,路面时有结冰。
印刷厂工人如约将10000余册新书运到了湖南文艺的仓库。
书名《摇摇晃晃的人间》,作者余秀华。
之前的1月22日晚,是可以中国出版史的疯狂一夜,湖南文艺出版社熬夜加班,于23日上午9:40在各大网站发起余秀华新书《摇摇晃晃的人间》预售,上市时间为2月1日。
而这一天,仅仅是在余秀华刷爆朋友圈10天之后。
编辑连夜看稿,设计师连夜设计,印刷厂连夜赶工,环环相扣,无缝对接。2月1日上午10:30,《摇摇晃晃的人间》如期入库并开始发货。
两位仓储部工作人员对新书进行了清点,徒手一包一包地垒上去入库码堆。此时已临近中午,年前物流发货压力又大,他们来不及吃中饭,也没有休息,马不停蹄,将书重新打包。好在两位师傅手法娴熟,很快打好了发往各大网店的包。【那些“晒盒饭求暗访”的警察,可知羞愧?】
本书的责任编辑、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第一时间拿到样书后,通过微信分享给了余秀华。余秀华随即转发:“谢谢湖南文艺出版社,我现在摇晃得更厉害了。”并表示下次见到陈新文后要给他一个真诚的拥抱。陈新文也回复:“我要深深地拥抱你!”
为什么余秀华会和陈新文结缘呢?
去年11月份,诗刊公众微信号将余秀华的诗歌编辑成微信推送,被转发5万余次。陈新文看到了这篇微信,当天晚上就与她取得了联系,得知她从来没有出过诗集,陈新文就想帮她出一本。
第二天,陈新文将这个选题跟总经理刘清华做了汇报,刘清华当即同意签下余秀华,并于当天下午组织生产协调会,确定签约细节,1万册起印,10%的版税,按照重点书的方式来操作,精细打磨。就这样,湖南文艺和余秀华签订了出版合同。
不想,1月17日,余秀华的诗开始“火”了。此时《摇摇晃晃的人间》已经申报了选题,但是还没有批复。1月19日(周一),刘清华组织了第二次生产协调会,编辑、营销、发行、印务、仓储部门的部长都参与了进来。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诗集,让读者在年前就拿到。
随即刘清华亲自向出版局里申请选题“绿色通道”,第二天选题就得到了批复,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拿到了本书的书号和CIP数据。随后,设计时间表提前,设计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数次修改设计样稿,最后敲定了本书端庄典雅的封面。从定稿到下厂只用了三天时间。
鹿鸣君远在北京,没有感动于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却感动于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工作效率,这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幕后人员啊!中国有那么多出版社,为什么只有这一个出版社会以这样的速度挑战出版流程极限?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疯传朋友圈,为什么只有这一家出版社想到、做到为读者打通产业链,提供一本经过设计、编辑、整理的完整诗集?
只有“出版湘军”。湖南人在出版和传媒领域的贡献,是现象级的,余秀华诗集出版只是一个案例。
回望晚清中国,湘军之所以能以一群乡间秀才和泥腿子农民整合成为一支平定中国的力量,原因就在于一个词——“霸蛮”,扎硬寨、打死战,恪尽职守、屡败屡战。
现在传媒界,很多人谈互联网,谈新媒体的冲击,说大势已去,玩不下去了,唠唠叨叨,又哭又闹。但是,以我的观察,套用那句著名的话“以大多数人的勤奋程度,还没有到拼天赋的阶段”,鹿鸣君现在想说:
以现在大多数文化界、传媒界人士的努力程度,还没有到谈互联网、比拼新媒体的阶段,还没有到谈大势的阶段。
现在文化、传媒、出版领域出现的很多困难,更多的是因为本业没有做到极致,打铁自身还不硬。
这就是余秀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天天在我们身边,而没有准备好的人,永远都是loser。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来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官方微信,内文为呦呦鹿鸣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