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90后作家:用“酱油”精神将传统文化传递给青少年

(2015-01-04 08:38:0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90后作家:用“酱油”精神将传统文化传递给青少年

  近日,90青年作家刘骏文参加故事类电视节目《谈情说爱》,在访谈节目中他主要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表达自己的文化信念。据悉,曾经周杰伦的御用作词人方文山也在该节目表达自己文艺路程的感受。本次刘骏文在该节目中表达的“酱油”精神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说:“我一直在打酱油,但是始终相信酱油打多了,味道总会好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感染了众多的人。刘骏文,他是首位提出并实践传统文学走进青春校园的90后作家,他从小爱好文学,15岁发表文章,16岁成为全国百强文学社社长,18岁被推荐参加作家协会。目前,他担任了沧州高校文学联盟主席,在《青年作家》《诗选刊》《杂文报》《美文》《北方文学》《课堂内外》《青春美文》《文苑》等诸多刊物发表文章200多篇。

  走红才子的文化暖心

  “打酱油”曾经是网络热词,刘骏文在今年也在网络走红过,被誉为“暖心才子”,文体被读者称为“暖心体”,部分媒体认为他是“暖男”概念最早写作者。而他自己排斥部分网络媒体对其的定义,在他眼中需要用传统文化和时代新方式结合在一起,传递给青少年。在传统文化方面,刘骏文坦言自己也是一个青年人,无法诠释其核心,但是他只想通过自己实践行为,做出一些切实的事情。最近,他联合沧州各个高校文学社一起建立文学联盟,把大洼文学走进校园,这引起了社 会良好反响,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官方媒体支持。在这文化风感染下,部分学校也进行了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活动。其实,刘骏文在高中就做过这样类似的事,那时候在全国才子之乡——临川求学,他担任才乡文学社社长,创办校园文学刊物,带着文学社成员经常走访先哲王安石、晏殊、汤显祖等的纪念馆,并时常进行文化采风活动。从实践方面,刘骏文在文化方面是暖心的。

  “酱油”精神的霸道助力

  “我一直在打酱油,但是始终相信酱油打多了,味道总会好的。”刘骏文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凝聚成为青年一代的霸道精神,这种霸道在于那种义无反顾和无所畏惧,凭借自己的想法,积极实践。于是“酱油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励志精神。在写作和创作的路上他也沧桑过,时常需要熬夜,并奔走参加文化活动,从才子之乡的临川文化到武术之乡的大洼文学,他始终坚持,因为在他看来坚持就一定会成功,传统文化早晚有一天可以被青少年认可。他的精神状态引起过很多人的支持,很多学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时候会在新 浪微 博中@刘骏文-流马(刘骏文的微 博),这让他感觉到力量,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距离并不远。

  拒接微商的纯粹作家

  现在很多微商比较火,于是部分微商联系到了刘骏文,希望他也参与其中,通过他的腾 讯空间、微 博之类的发和文学无关的广 告,但是这被刘骏文直接拒绝了。他说,如果和文学与关,自己就会参与。在他看来,目前文学就是过度被市场经营化了,导致文化变得低廉。他要抓住大学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毕竟在大学毕业以后可能需要面对工作压力。于是目前,他要花更多时间去传播文学,并且打算在2015年开始在校园进行传统文学分享活动。据悉,刘骏文的散文随笔作品集《北京,假如我是一个文艺青年》正在筹备中,希望这样纯粹的90后作家越走越远,让传统文学在青少年中也走的越来越远。

  (原标题:90后作家:用“酱油”精神将传统文化传递给青少年)


 

刘骏文,青年作家、诗人、文学公益人,系中华诗词研习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抚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他被誉为“江西90后文学的励志名片”,他是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台湾网等五十多家全国著名媒体和杂志的新闻人物,他热心公益,勤于创作,完成长篇励志青春小说《夕夏朝远》,并被2013年度《文学月刊》评为全国优秀作家,成为该奖项中最年轻的作家。他用自己的励志行动,表现一个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被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作家网等新闻报道。
他是首位提出并实践传统文学走进青春校园的90后作家,他从小爱好文学,15岁发表文章,16岁成为全国百强文学社社长,18岁被推荐参加作家协会。目前,他担任了沧州高校文学联盟主席,在《青年作家》《诗选刊》《杂文报》《美文》《北方文学》《课堂内外》《青春美文》《文苑》等诸多刊物发表文章200多篇。
中国作家网对刘骏文报道中,介绍他的青春文学,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点点滴滴伴随着不羁与洒脱。用一种青春特有的朝气文字,纪念青春的文学心灵。那些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那些来不及思考却已经逝去的回忆,无一不让这花一样的年纪变得更加丰富与耀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