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都市时报》文章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黄玲认为海男的“异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她作品中的两性叙事,表现出超越传统伦理的惊世骇俗性,“海男的小说是她进行爱欲试验的乌托邦之境”……她的异类性另一个表现,便是她小说体现出创作主体的意念对叙事君王般的生产和操控权,作品“总是弥漫着一种依靠直觉直接抵达事物本质的‘巫性’”。
最近云南诗人海男的诗集《忧伤的黑麋鹿》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消息,使她再次进入读者视野,引起广泛关注。而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黄玲的研究新著,《妖娆异类——海男评传》(以下简称《海男评传》)恰好为读者解读海男作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一个创作了80多部文学作品的女作家、诗人,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秘面纱?有着如何丰富多元的心灵世界?她的诗歌有着什么样的审美追求?她如何能在全国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鲁迅文学奖?诸多问题吸引我去阅读《海男评传》,希望能从中寻找到答案。
在云南作家中,海男的创作风格一直是独特而异类的。按照黄玲教授在《高原女性精神咏叹——云南当代女性文学综论》这部专著中对海男简明的评介,她认为海男的作品中充满“巫”的精神气质,这种“巫”的气质既是云南高原边地文化的孕育,又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思潮的诱导。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中,男性成了“人类”的代言人,常识和传统伦理的立法者是男性,女性被视为理性主体的“他者”,以“非理性”的姿态潜行于“人类文明”的边缘或缝隙。这样来看,每一个女性发出的带着性别因素的声音都有可能被“文明社会”的人们认为是“异类”。
就女性发声写作而言,作家海男与作家兼学者的黄玲之间没有什么隔阂,甚至二人之间有些惺惺相惜,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来自女性知识阶层的共识,使黄玲在走进海男的精神世界时,沟通交流是通畅的。
作为一个研究者,在《海男评传》这本书中,黄教授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一个文坛“异类”的心灵史读懂、读透,再以明白晓畅的话语方式向读者表述出来,在读者与作家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让更多的读者能走进海男创造的文学世界。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值得尊敬的工作。在这部新著中黄玲教授用了十五章的篇幅为我们全面细致地描述了海男的成长历程,以及她独特的创作风格。
如本书封面的一段话所言:这是一个异类而又妖娆,自信而又迷人的海男。
总体来说,黄玲认为海男的“异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她作品中的两性叙事,表现出超越传统伦理的惊世骇俗性,用黄教授的话说,“海男的小说是她进行爱欲试验的乌托邦之境”,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安排,总是“情感逻辑超越现实逻辑”;她的异类性另一个表现,便是她小说的风格,她的小说体现出创作主体的意念对叙事君王般的生产和操控权,黄玲认为:“她需要在小说中展示的是思想、精神和内部世界的躁动,而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因此,作品“总是弥漫着一种依靠直觉直接抵达事物本质的‘巫性’”。
在运用大量文字篇幅分析阐释了海男作品的“异类”特性之后,黄玲教授不忘给我们呈现一个现实中生动感性的海男。在评传的“第十四章“关于海男,大家说”里,通过众多同时代作家、诗人、评论家对海男的评说,给我们呈现了一位立体多面的海男形象。现实中的海男是优雅的、仁慈的、友善的,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正如我对她第一眼的印象。多年前,我在云南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参加一个诗歌朗诵会,见到过一次海男女士,她优雅沉静地坐在主席台上,宛如幽兰。之后读她的小说,从中感到一种与所见本人很不同的狂野和迷离之气,若以花喻之,好像虞美人的气息。
据我所知,《海男评传》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海男的专著。作者黄玲与海男皆为女性,同属云南文坛的勤奋写作者。之前黄玲的专著《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曾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四届全国女性文学奖”等奖项。并有长篇小说《孽红》、中篇小说集《四季流云》等出版,在创作与研究方面皆有收获。所以《海男评传》能融女作家的感性与学者的理性为一体,追求散文笔调的表述,把理性的结论隐藏于感性的文字之后,对海男的文学人生进行了充满诗意的细致解读。
中山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谢有顺先生曾说,为当代作家写评传,其实是独特的文学批评手段和批评文本,从个案的角度对于解读作家和繁荣当代文坛大有好处。
我曾经统计过,目前研究界为全国当代作家所写的评传不过十多本,而黄玲教授一个人就已经为云南籍的两位当代作家做了评传(另一部为《李乔评传》),可见其学术勇气和热情。黄玲老师的这种精神必然鼓励着吾辈——以赤诚之心在文学之路上行走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