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自由: 首届“文化昭通·爱读书的昭通人”征文(十三)

(2014-11-21 10:13:56)
标签:

鹤都晚刊

征文

疼痛的龙头山

吕翼

艾自由

分类: 自由链接
艾自由: <wbr>首届“文化昭通·爱读书的昭通人”征文(十三)艾自由: <wbr>首届“文化昭通·爱读书的昭通人”征文(十三)

首届“文化昭通·爱读书的昭通人”征文(十三)  

苦难山地的阳光书写

■艾自由

 

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昭通青年作家吕翼夜以继日,用了二十多天时间,完成了18万字的儿童题材长篇小说《疼痛的龙头山》,云南人民出版社当即就列为本年度的重大题材,用了一个多月就编辑出版。吕翼对现实的敏锐,大难前的果敢,体现出了一个作家强烈的担当意识。

    《疼痛的龙头山》以鲁甸龙头山地震为背景,采取“儿童视觉、成人童话”的复线型双视觉,虚构了一个让人心痛的爱的世界,让人体味到连接地气的山地情爱。

    从“儿童视觉”来看,童言无欺的儿童眼中自然坦荡,一场地震前后的人性的有私与无私,构架得很好。主人公大洋芋是个十岁多的彝族少年,富有爱心,性格桀骜,却又寡言少语。幼时便和汉族少女小花娇订了娃娃亲。龙头山矿山的过度开采,引起了大洋芋的极端不满,深夜将未来老丈人金云开拉矿的大卡车轮胎割破;为了筹集外出寻母的路费,大洋芋和小花娇走进千年前的银矿洞,两人差点丧生;到龙头山支教的白洁老师的一堂关于爱的讨论,再次引发大洋芋对母亲的思念。为找回大洋芋的妈妈木香,父子俩踏上了漫漫长途,在这条对爱回望和向往的路上,各种奇遇由此展开。刚回到龙头山,地震发生了,在生与死的救援考量面前,为救白洁老师,大洋芋体现出了少年男孩的英勇气概、体现出了一个大男人才有的敏捷与无私,虽伤得不轻却赢得了小花娇的真挚依恋。

    从“成人童话”来看,爱情小说是永远的成人童话,跌宕起伏、凄婉哀怨、相聚别离的爱情故事确实与人类童年的梦想相沟通、与成人的生活相伴随。

    在吕翼的笔下,龙头山的疼痛,是相爱的疼痛,是思念的疼痛,是离别、寻找、内疚和刮骨疗伤的疼痛,是爱与恨碰撞之后的疼痛。龙头山这个古代就产优质白银的彝汉杂居的地方,他们一直处得很好的传奇;彝族山歌、全牛宴席、打亲家、经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龙头山上百年来的过度开采与近年来实施环境保护生态项目中人与自然的不断磨合;大洋芋与忠心耿耿的那条叫做犸基的狗、那只叫棵棵的公鸡的相互温暖;龙头山人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的种种纠缠,在小说中交织缠绵,有着较强的可读性。

    《疼痛的龙头山》中的人物虽然全部是虚构的,但流淌在人物血液里的真情感却是触手可及的。小说从文本的整体架构和细节描写,到文本的人物设计、情节结构、场景处理、心理刻画,都匠心独运。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洋溢着真善美的优秀长篇小说。

    无疑,《疼痛的龙头山》是一部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结合得较好,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描绘昭通梦,用文学形式讲好昭通故事的长篇佳作。

    《疼痛的龙头山》里,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就是民族团结。文中所写的龙头山,是个彝汉杂居的村庄。他们在一个村子里同生共存,互相开亲,互相帮助,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和平共处,同谋发展。作为汉族的金云开、前来支教的白洁老师,他们自始至终地帮助着困难重重的普麦一家,从生活上、从精神上,一直在给予无私的、暗暗的帮助。故事里的人物,将爱与包容,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应该是乌蒙山区各民族相生共存的写照,更是中华五千年来民族团结、共谋发展的艺术再现。

    这是一部精心培育爱与担当的文学作品。

 

            (原载《鹤都晚刊》 2014年11月21第1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