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作品奖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典藏 |

2014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作品奖
原载:《文学报》2014年11月20日第4版
《小城池》(薛涛)
评委评语:女孩沙漏和父亲与继母一起生活,残缺的家庭让女孩和周围的成人世界处于紧张的状态,随着小说的进展,传统与现代,城市化与乡土自然……女孩周围的对峙和冲突越来越多。《小城池》从这一写实的角度切入故事,引领读者走进了沙漏的精神世界,也是她精神的城池。不知不觉间让我们感觉到了寓言神话般的氛围。小说具有开阔的艺术气象和余味无穷的精神脉息,淋漓尽致地传达出青春期少女和整个世界对峙的精神感觉。是一部既具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和现实感的佳作。
《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
(殷健灵)
评委评语:殷健灵是一位有着少女关怀情结的作家。从早期的作品开始,对于成长中女孩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关注,就成为她的一种标志性的写作姿态,在《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中,作家以书信体的形式,与今天的少女们面对面地交流她们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式困惑,包括身体的,心灵的,情感的,自我认知的,等等。与小说的阅读相比,这些从作家的生命体验中凝结而成的文笔优美、情思细腻的书信文字,透着一份更亲切、更坦率,也更开放的气质。相信每个走在成长道路上的少女,都会渴望拥有这样一束真诚而温暖的信札。
《微笑说再见》(庞婕蕾)
评委评语:随性而失败的父母带给女孩孤独而破碎的童年,靠友谊、独立和强装的坚强,女孩经历风雨、世故人情的变迁,微笑面对,正向前行。小说语言清新有意味,故事流畅,人物内心的纠结刻画自然。
《谁的家到了?》
作者/绘者:刘旭恭
评委评语:这是一本低幼认知绘本,讲述了一群小动物搭公车回家的故事。作品以“谁的家快到了?”为认知的主轴,以画面的不断变化吸引幼童的眼光,艳红色的公车带着小动物过大桥、爬山路、穿草地、进森林,沿途经历各种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通过简单的文字,稚拙可爱又鲜明具象的画面表达,符合幼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习惯,帮助幼童认识这个奇妙的自然世界,值得推荐。
《花木兰》
绘者:蔡皋
评委评语:绘者以富有中国民间传统和具有厚重色彩的绘画语言演绎和表现了传颂千年而又家喻户晓的 《木兰辞》。仿佛使我们身临其境地聆听到了“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和战马的嘶鸣声……一场恢弘的战争场面和一位勇敢的女战士木兰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不但聚合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彩元素,更与现代的文化思维相融合,形神兼备地将一个闻名中华的故事和人物传递给了当今的孩子们。
《如果你想看到一头鲸鱼》文字作者:朱莉·福利亚诺绘图作者:艾琳·E·斯泰德
评委评语:这是一本主张“慢生活”的图书,呼吁人们慢下来,留给自己时间用来观察周围和做梦。
这也是一本观察的图书。
插图丰富了语言文字。
这本书诗意盎然,毫不做作。
从一开始,画面的封面,我们即看到一头有浅浮雕效果的浮出海面的鲸鱼,尽管没有任何描述性文字,但却成功地邀请读者进入故事的氛围。
糙面纸的使用,与颜色、质感一道带给读者一种可触摸的快感。
从头至尾,这本书带给我们巨大的宁静。
有时,这本书的文字创造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形象,这正如它的插图为故事增添了诗意一般。
本书中的一切都像是在对话,充满柔情。
你会从这本书中读出某种深意。
《老虎先生发狂了》
作者/绘者:彼得·布朗
评委评语:彼得·布朗先生以独特的手法创作了这部让人惊喜连连的图书,他告诉我们“做自己”的重要性。
他展现给我们一个完美却异常单调的城市环境,这里没有色彩,所有角色都不过是穿着人类外衣的动物。
老虎先生从他的同类中跳脱出来,也只有他为这个故事带来色彩和活力。
他知道如何以“动”制“静”。
作为艺术家,他对本书的艺术性有超强的驾驭能力,并创造性地建立了与儿童的对话,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周围世界的各种对立。
就图画本身而言,他对各种画风可信手拈来,并时不时地引入一些奇异的风格。
然而,正是由于插图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这本书中,文字似乎显得有些多余。
《掉牙小猪》作者:高洪波,绘者:李蓉
评委评语:《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是一套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益智图画书。《掉牙小猪》通过“掉牙”这一每个儿童都要经历的生理现象,展现了一只快乐,天真,幽默,调皮,善良的可爱的小猪形象,激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本书文字流畅,语言诗意,故事精彩,画面生动,充满童心童趣。是具有世界性主题的中国原创力作。
《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小河丁丁)
评委评语: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乡土风情画卷,它的题目虽平实无华,叙述却很不一般,其内容生动厚重,令人怦然心动。
“我”的母亲酿得一手民间的好酒,倔老头是常来光顾品尝的客人。他每次仅买装满一只小酒葫芦的酒,而“我”不知不觉为他那只宝贝般的酒葫芦所吸引,当倔老头离世,真正把酒葫芦送给了“我”时,我的父母却把这只真正的宝葫芦随老人一起下葬。作者以娓娓道来的笔触,饱含深情却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乡土民间纯朴自然的人情关系,读来意味不尽。
《一下子长大》(任永恒)
评委评语:这是一个发生在特殊年代里的农场里的故事,充满了血腥和寒冷,却又因为孩子而获得了温暖与救赎。小公牛因为“没用”一出生就要被人打死,“我”的父亲就是那个专门敲死小公牛的人。在那个时代里,成人之间以及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都紧张而不自然,但“我”却省下自己喝的牛奶偷偷养活了一只小牛犊,于是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在孩子这里得到了和解,也进一步影响了大人,“我”的爸爸最终没有敲死“我”保护的那头小牛犊。“我”的成长的蜕变也在对另一个弱小生命付出同情和关照的时刻得以完成。
《拐角书店》(张之路)
评委评语:来图书馆上自习的猫,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它究竟是谁家的猫?怎么会有如此高雅的嗜好?侦探小说般的开头,引出了书店的哀歌,最终带人们走进了记忆深处,找寻心灵的渴求。
娴熟的叙事技巧、流畅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悬念、深沉的人文关怀,让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入情入理而又意味深长。
《夏天的小数点》(陈问问)
评委评语:数学课上令人头疼的小数点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为了解决小数点的难题,“我”先是“巧”借买菜,让卖菜阿姨帮忙计算,得知真相后又让妈妈买了更方便的计算器,却没能真正解决数学作业的问题。然而,正是在寻找小数点的答案的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我们身处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其实都没法用计算器算清楚,也还有很多“计算器没办法做到的事”。就连数学课的作业,那“笔头和纸面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也包含了计算器永不可能算出的踏实感和诗意。小说在平凡而真实的童年日常生活书写中,道出了人生的某种哲学感喟,清新自然,贴合儿童心理。
《你听我说》(舒辉波)
评委评语:这是一篇以少数民族风情为背景的动人的小说。两个不同身份和经历的苗族少女阿朵和阿兮若都面临着人生的抉择:阿朵要穿越繁复的洞穴,经受成为瑶婆的传人的生死考验;聋哑女孩阿兮若希望逃离被卖掉的命运,到外面的世界里去。经过三年的友谊,两个少女在特别的纸墨和眼神交流的“你听我说”中彼此了解,并真切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抉择就要到来的最后几天,两个少女心灵相依,就像两根愿意燃烧自己照亮对方温暖彼此的火柴,在以剩余单位时间为小标题的紧张叙述中,渐渐洞见两个少女水晶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