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葛红兵、徐芳:我们这个时代远未得到文学观察

(2014-11-19 08:27:05)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徐芳: “土豪大院”“土豪婚礼”“土豪汽车”,“为土豪写诗”,“跟土豪交朋友”……“土豪”称谓的流行,勾画出转型期中国典型的精神世相。当下的创作是否可以据此做出世相解读?



葛红兵:很多人会把物质与精神对立起来。觉得物质贫乏、超越物质、反对物质就能得到高超的精神世界,至少对追求精神自足具有正面价值;而反过来,物质的富有有碍于我们的精神成长和超越。其实,这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二分法,而且是一种幻觉二分法。就像身体和精神不能二分,物质和精神也不能二分。在尼采看来:精神只是身体的一个器官。这个,说得非常透彻。



我们应该看到,多数情况下,精神的萎靡、羸弱和物质的贫乏有正相关的关系。在一个物质非常贫穷的国度里寻找高士,要远比在一个相对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度里寻找高士要难。当然,我不是说,“穷且义,是做不到的”,而是说,物质贫乏并非精神高蹈的充要条件。



在我们这个时代里面,物质的确是在不断地繁荣之中,但是,欲望并非实在,并不是说,物质繁荣了,欲望就会消除,相反,常常越是繁荣的物质,越能催生欲望。欲望只是被经验着的意念。是物质生产了欲望,而不是相反,欲望是软弱而涣散的。



有土豪在KTV一掷千金,也有人在烛光中哭泣,在饥饿中哀叹。但,他们的欲望都不会被满足。因为欲望注定是那样:它不断地被经验,转瞬即逝又绵延无期。欲望也在被形态化,某些力量在燎拔着欲望之弦:没有欲望的大众是如此危险,以致会被当作敌人。有些人试图让这种欲望支撑世界,以为不断挑起这种欲望并满足这种欲望,这个社会就能稳固,而我则看见了它的反面。



我想说的是:精神的迷茫并非来自物质的富有,精神的迷茫也并非“后富裕”现象,它来自“前富裕”时代那些没有解开的问题,那些不可能通过富裕就能解决的问题。文学应该承担这种迷茫以及它带来的痛苦,而且将永远承担它。



徐芳:有人说:创作与现实是眉来眼去暧昧不清的关系……比如电影,是超越?还是直面?



葛红兵:我希望的是直面。我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他们躲在书斋里批判现实,但是,我得实实在在地向他们指出,他们对现实一无所知。他们从经典著作中,从各种新闻中,从各种口耳传言中得到的不过是这个时代的皮相。



我希望的是:一种真正深入生活、解剖生活的能力。做一个在秋风中嚎哭的杜甫,或者梦游天姥的李白,其实是容易的,因为我们拥有他们的传统和经验。但是,要像德莱赛当年写美国一样,写我们的当下,写当下的中国梦,写那些财道英雄、当代地王,这些人却没有足够的眼光的准备、价值观的准备、方法论的准备。



我们这个时代远未得到真正的文学性观察,我得说,我们的文学在离现实非常远的地方。而这种真正现实的文学可能并不在知识分子或者专业的作家中产生,我宁可期待那些业余的写作者,那些在一线工作的“创意写作工人”。



徐芳:顺着“创意写作”的话题,以影视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能否进一步拓宽文学的边界?



葛红兵: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不对立,多数经典文化是流行文化积淀而来的。当今主流艺术样式是影视,它比口传文学、纸面文学表现力更强,手段更丰富。流行文化之所以能流行,肯定是一种实力的表现。像韩剧的流行,不仅仅是这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我是一个文学家,因此可能会有文学本位主义的想法。如果反思和放下这种本位主义,我们会发现,文学的边界始终是变动不居的。在口传文学时代,它存在于行吟诗人和说书艺人的说唱之中,在纸面文学时代,它印在纸上,而在当今,它更多地在电视上,在电影屏幕上,甚至在广告、绘画里,在各种各样综合的艺术形式里。



文学在传播形式上是无边界的,在内容上也是无边界的,曾经的纯文学是文学,现在的面向产业的创作,也是文学。文学存在于纯粹的欣赏性文本之中,也存在于实践性文本之中。



徐芳:再来谈谈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您觉得上海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葛红兵:需要注意几方面问题:一、市民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性问题;三、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四、群众自组织、自创造、自管理的问题;五、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组织的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西方,多数和天主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有关,所以很多经验不适用于我们。我们的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在非宗教背景下,在完全世俗化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我们有我们独特的定义,也有独特的问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