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启雯: 莫迪亚诺获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业相关链条反应相当神速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典藏 |
法国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业相关链条反应相当神速
作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潘启雯
|
|||||||||||||||
与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不同,莫迪亚诺算得上是“出名要趁早”的典范。在法国,莫迪亚诺是评论界一致公认的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也是至今活跃且颇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发表于23岁,自此一炮而红。之后又陆续创作了《夜晚巡逻队》、《环城大道》、《凄凉的别墅》、《户口簿》、《青春咖啡馆》、《暗店街》等,并多次斩获各类文学大奖。比如《暗店街》,就曾在1978年斩获法国文学奖的最高殊荣龚古尔文学奖,还获得过法兰西文学院小说奖。在2010年,莫迪亚诺获得了由法兰西学会颁发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这一奖项显然是对他终身成就的肯定。 事实上,和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诺奖公布之后,国内出版业的反应似乎并不热烈,诺奖得主的作品也并未成为出版热点,各大图书网店上,关于莫迪亚诺的作品也寥寥无几。而随着莫迪亚诺的获奖,出版业相关链条反应相当神速,在不久的将来,或许读者对他作品的期待和其相比作品的版权争夺将会掀起另一股热潮。 给力的文化政策让法国作家屡获诺奖 1901年颁发的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1904年,诺奖又颁给了另一位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此后,直到1964年萨特获奖前的半个多世纪里,诺奖以平均6到10年的间隔不断落在法兰西土地上。萨特之后,也许是诺奖评委广泛地聆听到了更辽阔文学世界的呼声,使得更多的选择涌进了投票箱。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法国人神奇的获奖韵律又有某种回归之势。 迄今为止,在111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有15位法国籍获奖者,堪称世界之最。而莫迪亚诺与上一位法国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获奖时间也只是相隔了6年。这一密集的获奖节奏,令世界“羡慕嫉妒恨”。 诺贝尔文学奖的橄榄枝为什么总喜欢落在法国作家的头上?法语文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认为,法国15位作家先后获诺奖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法国政府扶持文化的政策很给力,法国政府长期不懈地积极向世界力荐本国作家。她说:“无论是参加巴黎书展,还是参与法国文学的翻译项目,都能感觉到法国政府层面在非常努力地向世界推荐他们认为好的作家和艺术家,为他们扩大影响力。” 《青春咖啡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5月)的中文译者、法语翻译家金龙格则举例说,从1981年起法国坚持实施一系列鼓励政策。比如,法国文化部下属的国家图书中心(CNL)可以为出版社分担50%至60%的翻译成本,而译者则可以根据一部作品的难易度和篇幅长短申请获得1100至6600欧元的翻译经费。“在法国当文学翻译,是一项让人羡慕的职业”。在法国文化部或民间组织资助建立的翻译协会,如你有一个翻译项目要实施,他们可以提供完全免费的安静、舒适、方便的住所和生活补助。这样做的结果是“法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诺奖再次触动电商和出版商的神经 考察莫迪亚诺的中国渊源不难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今日中国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等出版机构都曾译介其相关作品至国内。 衡量一个作家的地位,译本的多寡是标准之一。莫迪亚诺在30年间在中国被翻译出版了十几种著作,《暗店街》更是有了4个简体字中文译本之多,或许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读者对他的热情。除了译林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曾推出王文融译本的《暗店街》外,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早前也分别推出了1986年薛立华译本的《暗店街》及1996年李玉民和宋维洲译本的《暗店街》。 随着《暗店街》的成功,198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推出了莫迪亚诺的《青春狂想曲》。1993年,漓江出版社推出《一度青春》,其中收录了《一度青春》(即《青春狂想曲》)、《往事如烟》和《凄凉别墅》三部小说。1992年,花城出版社推出莫迪亚诺的《八月的周日·缓刑》,书中收录两个中篇,《八月的周日》及《缓刑》。 知名杂志《世界文学》也曾刊登其五六部作品。2004年,莫迪亚诺的小说《夜半撞车》更是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当年度的“21世纪最佳外国小说”奖,遗憾的是作者未能亲至中国领奖。 莫迪亚诺获奖的消息刚一流传开来,似乎便触动了“嗅觉敏锐”的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室主任欧阳韬透露,社里将尽快开会讨论再版《夜半撞车》,“具体印多少册不好说,他的作品还是偏严肃文学一些”。另外,于2012年6月、2014年8月出版莫迪亚诺小说《地平线》、《缓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决定,首印数各为4万册。 仅几天的时间,莫迪亚诺的“身价”显然在中国提升了几个档次,国内已经有多家出版社声称即将引进其作品,并将尽快翻译出版。早在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99读书人合作出版了《青春咖啡馆》。就在莫迪亚诺获奖之后,“99读书人”将一条微博置顶。其董事长黄育海介绍,除《青春咖啡馆》外,《暗店街》将由99读书人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他莫迪亚诺的作品包括《夜的草》、《八月的星期天》、《凄凉别墅》、《夜巡》、《星形广场》、《环城大道》、《一度青春》等,也将陆续出版。 上海99读书人董事长黄育海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断货的《青春咖啡馆》原本打算加印5万册,但他根据这几天接到的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电商)的订单推测,5万册远远不够,打算“起码要加印10万册”。 莫迪亚诺得奖后,三大图书电商反应最快的是京东图书。京东图书音像事业部总经理杨海峰对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指出,京东作为诺奖公布后反应最快的电商网站,第一时间推荐了莫迪亚诺的两本图书《缓刑》和《地平线》,一个晚上千本存货抢购一空,目前已经开启预售通道,除此之外,《青春咖啡馆》和《夜半撞车》也已接受预定,且预订数字一路攀升,预计10月20号左右可全面铺货。 莫迪亚诺曾受到王朔王小波的推崇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迪亚诺的获奖词为:“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莫迪亚诺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甚至于多数文学爱好者也仅仅是听过他的名字,而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即便是获奖之后,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虽然莫迪亚诺的名字对大部分人来说尚属陌生,但王朔就曾说,他的《玩的就是心跳》走的正是《暗店街》的路子,王小波的《青铜时代》第一句就是“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阳光正照在它身上。”王小波还曾干脆地说,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者是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莫迪亚诺,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 《地平线》和《缓刑》的责任编辑、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黄雅琴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莫迪亚诺于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父母经常不在家的成长环境让他与兄弟吕迪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去世,这宣告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而他因此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结。” 黄雅琴说,“在法国,喜欢莫迪亚诺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成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前者代表传统的巴黎文化,后者代表异域情调。一份文学杂志的调查结果表明,两位作者的粉丝数量大致对半开。莫迪亚诺是当代法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早早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他的文学地位在法国无可撼动。” 在文学中释放自己的所有秘密 除了文学写作,莫迪亚诺的工作还带有浓厚的跨界色彩。即他还与电影有着不解之缘,除了他的母亲是比利时著名演员之外,1973年他与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这部电影成为20世纪70年代电影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夺得了第4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除此之外,在影片《一路顺风》、《犯罪家谱》和《伊玛娜的香水》等影片里他都担任了编剧工作。 莫迪亚诺自己还有过现身银幕的经历,在拉乌·鲁兹导演的电影《犯罪家谱》中,他饰演了Bob一角。2000年,他还曾在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上当评委,当年的评审团大奖是姜文的《鬼子来了》,最佳导演是台湾导演杨德昌,而影帝则是出演《花样年华》的梁朝伟。 当然,比起影视,莫迪亚诺显然更热爱阅读。据介绍,莫迪亚诺最早的阅读记忆是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6月版),他7岁时阅读该书。他说,“完全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莫迪亚诺强烈推荐的一本冷门佳作是特里斯坦·埃戈夫的《猪圈之王》。另外,莫迪亚诺还喜欢很多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阔比埃、查理·克罗、日耳曼·努沃、阿波利奈尔……他想用原文阅读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作品;他想成为17世纪法国作家普莱服神父所写的《玛侬·列斯戈》主人公格里厄;他也想将狄更斯死前没能写完的《德鲁德疑案》续写完成。或许文学就是他真正的归宿,在其中他的所有秘密都得以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