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 水: 媒体为何断章取义

(2014-08-28 22:46:13)
标签:

文化

分类: 自由典藏

肖 水: <wbr>媒体为何断章取义

 

媒体为何断章取义


                  作者:肖 水   原载:《文学报》2014年8月28日第20版 
  

    我从第二届(2000年)开始关注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那一年,我喜欢的诗人西川获奖了。第三届有我认识的诗人获奖,但是略显苍白。第四届有于坚获奖。第五届有我喜欢的诗人雷平阳获奖,但车延高获奖引起轩然大波。接着,第六届周啸天获奖让波澜再起。
  第五届时车延高的一部分诗被人挑出来,命名“羊羔体”,裹上“官员”诗作的薄膜,然后就被放在砧板上。当时,颇多不写诗的朋友询问我对那次风波的看法,我总是谨慎地说:去读那本“获奖诗集”,而不是读这些被挑出来集中游街的诗作。在这种谨慎的态度之外,我也有自己的阅读经验在支撑。在车延高获奖之前,我就读过他的诗歌,虽然很少,但还算能给我留下印象。抛开他是官员以及与官员身份相关的一些可能性,仅仅就诗歌本身来说,他的诗歌不算差,更不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辱骂那样不堪。当然也与我期待的相距甚远,毕竟这是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由中国作协主办的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奖项。据我陋见,前六届诗歌奖获得者中,真正以其诗作本身获得多数诗人认同的诗人绝不超过六分之一。车延高被骂,部分原因是诗不够好,但是第五届获奖者里是否有比车延高更差的呢?我看有。但没有人去读文本而去追求此事,而车延高的官员身份让一众人联想翩翩。我也联想,但我还是有些闲空去读文本本身。
  第六届诗歌奖的获奖者中,除了周啸天先生,我都算久闻大名,其中,阎安先生、李元胜先生还是与我有过多次交流的令我尊重的前辈,他们获奖不待惊讶。但周先生横空出世,以《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抢了眼球。本来阿来、迪安等作家得零票,足可以成为大谈特谈的谈资,但奈何他们的作品都是长篇巨著,作家、诗人都阅者寥寥,更何况那些没有时间的媒体记者,所以诗歌奖获得者成了快速消费品。而这次,比起那些现代诗来说,周啸天先生的诗词更短,犹如一包带碗的方便面。很快,他的部分诗被集中暴晒在了网络上。
  最先来问我对这些诗歌的意见的是澎湃新闻的记者。我告诉他,我的态度是:我可以先读这些诗,然后仅仅就这部分诗发表意见; 其次如果要在本届鲁迅文学奖的框架内来评价周啸天的诗,那么就要读那本获奖诗集 《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再次,作为一名虽有古诗阅读经验但是主要以新诗为主的创作者,我觉得该听听古典文学专家和当代旧体诗词创作者的意见。
  在暂时无法读到周啸天先生更多的诗的情况下,我首先去问了一下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位老师的意见。他说早就读过更多周啸天先生的诗作,并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周啸天先生的诗没有网络上说的那么差。彼时他有事忙,匆匆话断,语焉不详。我并不知道他们是否有私下交谊,但我知道该友的秉性,他总是有一说一,直言不讳。
  古典文学专家的意见暂放一边,还得自己来读。在那些持负面评价的媒体上,我几乎都读到了《写邓稼先》《写〈超级女声〉》《写张国荣》《 写澳门赌城》等几首。这些以“写”为题的诗歌不外乎为了配合媒体自己的“新闻诗”命名,从而将大众引向一种哗然动箸的消费方式,而实则这些诗的原题多名“歌”或者“行”,并非媒体截取的绝句。但是在这些诗之外,我还读到了以下几首:《毕节行》《将进茶》《太白醉月歙砚歌》。《毕节行》《将进茶》两首也渐可见,而《太白醉月歙砚歌》少被引,故抄写如下:
  屯溪四月风雨夕,细雨飘洒老街石;老街店铺连云屯,何物能招回头客?天下女人爱珠宝,我生恋石也成癖;案头清供簏中贮,堪笑平生几量屐。久闻美石出老坑,歙民家家割紫云。体积深暗猪肝赤,碧眼圆润绿膘纯;地著金晕到青晕,线列水纹更眉纹。远道贩石来西蜀,能工绎思巧布局;简装不掩材质美,绝活定教天雨粟。镂空惊鹊别枝梅,风吹峨眉山月来;月影斑驳在诗卷,玉山自倒卧苍苔。意匠运斤浑无迹,神品入手焉能释?凡物徒赠固不受,此刻千金轻一掷。交易既成店主舞,我亦归来矜所获。拆封开灯照昼锦,公诸同好似传璧。辞亲去国话当年,从公行者吴指南;炎月指南洞庭死,伏尸泣血不独还。大鹏同风转低迷,窦圌山下草萋萋;我今携尔还蜀去,子规休向耳边啼。
  与被媒体称为“打油诗”不同的是,这首作品显然更符合大家期待的旧体诗模样,用语雅驯,少见口语,更有许多典故在其中,倘若媒体刊登的是这首作品,而不是“不蒸馒头争口气”,恐怕大众的反响会很不一样。仔细琢磨,为什么周啸天先生这首作品与其他作品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恐怕还是题材的不同决定的。那些反映时事的作品,少不了用现代的语汇,而这首“歙砚歌”的对象本就带着古代文人的气息,遣词造句自然不会像“超女”、“赌城”如此现代的物事。如果让我大胆猜测一番的话,正是周先生在题材上的新颖性,造成了其诗作的口语化和打油味,但这种写法也具有一定探索精神,且不管他是否已达到很高水平。
  回头对照车延高的遭遇,周啸天《将进茶》的获奖,在媒体上得到的反应几乎是重蹈覆辙,如果要说有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希望参奖的先生们,能够秉持古人“尽毁少作”的精神,对自己的作品多做一些选择工作,淘汰那些艺术水准不高的作品,奉献精品,这样或许更能说服大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