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平阳:云南大地的行吟诗人

(2014-07-20 18:46:32)
标签:

文化

分类: 自由点击

雷平阳:云南大地的行吟诗人

 

 

雷平阳 : 云南大地的行吟诗人 

 

  作者:《云南日报》记者李开义    原载:《云南日报》2014720日第5



 

雷平阳:云南大地的行吟诗人



        2011年12月严冬,记者随雷平阳回到老家昭通,看到他和乐观的老母亲围坐在温暖的回风炉旁不紧不慢地聊天,神态安然;那一刻,记者感到小屋暖意融融,雷平阳是一位有故乡的诗人。

       1966年秋生于昭通土城乡欧家营的雷平阳,1983年考入昭通师专中文系,偶然参加诗歌比赛写了一首《献给母亲的歌》获了二等奖,由此踏上诗歌之路。大学毕业后,不管是在盐津县委办、昭通市报、省建九公司、云南建工集团建工报、昆明市文联,还是现在所在的省文联,这个自我描述为“石头的模样、泥巴的心肠、庄稼的品质”的人,一直走在探寻诗歌的路上。

       出于对云南的热爱与理解,他选择系统性地写有体温的、独特的、多元化的云南,把云南、故乡和亲人三大题材当做自己写作的起点和终点。多年来,他怀着一颗大爱之心,在云南大地上穿行,以敏感、深沉、悲悯的情感,在那些粗砺而渺小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欢乐和悲怆,书写着丰饶、梦幻、人神共居的彩云之南,或如他所说的“天边的高原”,希望创作出一片“纸上的旷野”。基诺山、布朗山、南糯山、哀牢山、红河、怒江、澜沧江等都是他诗歌中描述和表达的地方,他认为有些流落山野的文明,再不记录,马上就没有了。于是,他不是单纯诗人,而是一个文化人类学者,对山地人民的精神史乃至环保,都有一份使命和责任。由于他像野草一样贴着土地的写作,把地域性与时代性近乎完美的融合,流贯其中的精神内涵超越了地域限制,从而使他的诗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和特殊的艺术品质,他书写的云南呈现出广博与灿烂的魅力,有人称为“云南画像”、“云南经典”。他的《亲人》、《祭父帖》、《春风咒》、《河流之二》、《杀狗的过程》等诗歌成为诗坛乐道的话题,他所追求的叙事与抒情结合的创作方式,使他的诗歌结实、深沉,又饱含人生的厚重感。他探索性的诗歌《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引发热议,也给他带来了声誉。继诗集《雷平阳诗选》之后,   2009年,汇集他主要诗歌的诗集《云南记》一经面世就销售一空,引起文坛好评,2010年获得代表着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雷平阳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他以大气厚重、内敛复杂,富有质感的诗歌,朴素、干净、又富有张力,甚至粗砺的诗歌语言,拓展着诗歌的深度和疆域,其探索的“叙事抒情体”诗歌风格,正在影响年轻的诗人,使他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最近,他又出版了《出云南记》、《雨林叙事》两本诗集,让他欣慰的是很快行销一空,这在诗歌式微的今天是不常见的。他是文坛的多面手,除诗歌外,他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写过小说,书法也自成一体。出版了《云南黄昏的秩序》、《风中的群山》、《我的云南血统》、《天上攸乐》、《普洱茶记》、《雷平阳散文选》等散文集。作品曾获诗刊年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歌奖、华语文学大奖诗歌奖、中国诗歌学会首届屈原诗歌奖金奖等奖项。

       作为一级作家、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雷平阳以真诚和诗歌精神坚守着诗歌的尊严和使命。他说,诗歌的血是红的,这个信条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他相信他以诗歌“记录”当下人心和世道的场景终会被人们所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