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赵家》: 两代知识人的生活记录和集体素描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书屋 |

《杂记赵家》: 两代知识人的生活记录和集体素描
来源:《新快报》2014年7月5日第A22版
|
|
赵元任和杨步伟夫妇都以学术为重,谦虚忍让。在不同的环境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年代里,也始终不失赤子之心。两人结交众多著名学者,书中不乏著陈寅恪、刘半农、金岳霖、吴之椿、李济等生活中的面貌: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最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
《杂记赵家》“剑桥过家”章节选摘
我就和元任定了他管小孩,归我做饭,因为我做医生时从来不管洗弄小孩的,那些都是看护做。就是在日本实习时亦然,现在家里多出了这一大些事出来了,喂、换、洗,一天到晚不知多少次……
如兰八个月就会站和扶着走路,我们就给她放在一个小孩玩的四方栏杆里,她就带着栏杆到处撞。元任弹琴时,总是给她连小床放在钢琴旁边,元任一面弹她就一面哼一面摇。有一次她忽然不摇了,停在那儿脸都涨得通红的,元任说别动,等他给这一段弹完了再来弄。等到元任弹完了,再看那一床的,小孩子一身的,又糊得一手的,满屋子空气里的……我看见了又好气又好笑,我说:“元任,为什么不早叫我?”他说一个孩子的音乐教育要早打好基础,不可以把整段的乐曲随便中断的,并且说好了孩子的杂事是归他管的嘛。我说这样一来不是我的事更多了吗?洗人、洗被单褥子等等,忙了大半天,诸如此类的事常有,我们到现在还常拿他来当笑谈,这都是读书人带小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