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588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晓洁: 跟着电影去读书

(2014-06-07 14:26:46)
标签:

文化

分类: 自由典藏
丁晓洁: <wbr>跟着电影去读书

跟着电影去读书

 

■作者:丁晓洁   原载:《新快报》2014年6月7日第A28版

 

          http://www.ycwb.com/ePaper/xkb/images/2014-06/07/A28/res11_attpic_brief.jpg跟着电影去读书" TITLE="丁晓洁: 跟着电影去读书" />
          http://www.ycwb.com/ePaper/xkb/images/2014-06/07/A28/res14_attpic_brief.jpg跟着电影去读书" TITLE="丁晓洁: 跟着电影去读书" />

                                                            《成为简奥斯汀》剧照

                                         

    

     “你读过《罪与罚》吗?”“过去看过,不过都忘了。”

  “你知道海明威很妒忌陀思妥耶夫斯基吗?”

  “书看完后,是不是我就得娶你?”

  三流导演让他们的主角随手拿上一本书作道具,二流导演以阅读口味彰显主角的身份和性格,对一流导演来说这却是价值观层面的事:他们每选择一本书都埋下一个彩蛋——你读什么,决定着你该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李安的伏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场前30分钟里,李安让他的男主角依次读了4本书:印度神话《黑天》、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

  四本风格截然不同的书,同时叠加在同一个人身上,就有些意味深长了。《黑天》讲的是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第八个化身的故事,它是派最早接触到的印度教知识,当黑天“一张口看进去就是整个宇宙”时,派的世界观就此形成,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此后在海上的日夜。凡尔纳的《神秘岛》培养了少年派的科幻素养,也暗示着他人生即将遭遇奇迹,为什么不相信呢?他后来真的踏上了神秘食人岛。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阅读始于派对学校教育感到厌倦之时,也是在他目睹了老虎食羊的惨剧之后,被视作存在主义代表作的《地下室手记》,不仅为派的离奇经历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也是电影主题的灵光一现:人的存在即是荒谬的。而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局外人》呢?更像是导演和他的主角之隐秘的呼应。

  无处不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不是李安的电影里第一次出现陀思妥耶夫斯基。20年前的《饮食男女》里,钟国伦在麦当劳外等待打工的女友,靠在摩托上读一本《白痴》,被问及是什么时,他酷酷地回应:“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李安的回忆中,他本打算让钟国伦读米兰·昆德拉,是被制片改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侯麦1986年导演的那部《绿光》里,女主角在巴黎车站和男主角邂逅,也是多亏这本《白痴》才搭上话的。而在1969年的《幕德家的一夜》里,侯麦的男女主角整晚谈论的则是帕斯卡尔的哲学。1992年的《冬天的故事》里,他又让主角们重温了一把莎士比亚。

  伍迪·艾伦的电影《赛末点》里,男主角也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电影开场不久,从爱尔兰到伦敦当网球教练的穷小子威尔顿,被安排躺在床上读一本《罪与罚》。这是伍迪·艾伦向陀氏致敬的小趣味,也暗示着男主角宿命般的轮回:从那一刻起,他注定要像书中的主人公杀死房东姐妹的机缘巧合一样,蓄意杀死情妇之后再偶然杀死她的房东。闷骚的伍迪·艾伦持续对纽约知识分子进行嘲讽,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是最佳选择。无论是早期的喜剧电影《爱与死》(1975)中被判处死刑的士兵、《罪与错》(1989)中聘请杀手干掉情妇的名医,还是后来《独家新闻》(2006)与杀手相爱的女记者、《卡珊德拉之梦》(2007)中兄弟间的杀戮,始终能找到无处不在的《罪与罚》中道德审判的痕迹。

  《罪与罚》有时候也是一条爱情线。2009年的短篇集《纽约,我爱你》中,岩井俊二让自己的男主角奥兰多·布鲁姆被《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罪与罚》折磨得不胜其烦,最终和他电话传情的女主角带着一本《罪与罚》来到他家时,他问:“书看完后,是不是我就得娶你?”上世纪80年代那部《上海滩》里,赵雅芝饰演的冯程程问:“你读过《罪与罚》吗?”周润发答道:“过去看过,不过都忘了。”很多人是因为这一幕才对比起了许文强和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人”这条路上的殊途同归。

  当《生活大爆炸》还在对《暮光之城》吐槽时,《迷失》早就出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更以一场“你知道海明威很妒忌陀思妥耶夫斯基吗?”的讨论,暗示着主角之间的对立关系,你要等到大结局时,才发现这里埋着一个剧透的伏笔。

  “俄罗斯三巨头”也是电影主角们的心头好

  “俄罗斯文学三巨头”的另一位,列夫·托尔斯泰也是电影主角们的心头好。《荒野生存》中,男主角最挚爱的书是《战争与和平》,最终也是《家庭的幸福》中那段话让他顿悟了生命的意义:“我曾经历了许许多多,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在乡下恬静地隐居,尽可能对人们做些简单而有用的善事,尽管那些人并不习惯我为他们做了这些,做一份真正有用的工作,最后休息,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对幸福的诠释。在这些之上,有你为伴,也许还有我们的孩子,一个男人还能再渴望些什么呢?”而在凯特·温丝莱特主演的《朗读者》中,和《奥德赛》、《荷马史诗》、《老古玩店》一起,这本《战争与和平》也出现在男孩为她朗读的书单中。

  对中国的观众来说,还有一本著名的俄罗斯著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这就是周星驰的功劳了。

  当主角在恋爱时他们读什么?

  1995年,岩井俊二在电影《情书》里普及了一把普鲁斯特,柏原崇一袭白衣靠窗而立,那模样成为了万千少女心中的完美情人,而他和中山美穗之间两个藤井树的隐秘爱情线索,就藏在一本《追忆似水年华》中。

  不少观众在小清新爱情片《和莎莫的500天》中找到了阿兰·德波顿的小说《爱情笔记》的痕迹。男主角参加女主角的家庭聚会时,送给她的是阿兰·德波顿的另一本书:《幸福的建筑》。这本书屡屡出现在影片中,并非只是导演单纯的致敬,更是一种暗示:一个靠写贺卡祝辞谋生的穷小子,始终没放弃想要成为建筑师的梦想。

  被称作“美国版呼啸山庄”的电影《冷山》,女主角艾达最爱的书的确就是《呼啸山庄》。当要表达对男主角的思念之情时,她选择向女仆念出了这本小说里的经典段落:“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叶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斯克里弗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它虽然给你的欢乐看起来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刘德华和巩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里,两人第一次见面,巩俐脱手掉在地上的书是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刺猬的优雅》。而在电影版《刺猬的优雅》里,女主角读的却是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中,女招待特蕾莎,读的也是《安娜·卡列尼娜》。

  当主角们恋爱的时候他们在读些什么?1995年的《爱在黎明破晓前》,女主角塞琳娜读的是法国作家乔治·巴塔耶的《爱华坦夫人及其它》,男主角杰西读的则是演员克劳斯·金斯基的自传。1999年的《诺丁山》,男主角在自己的书店里向女主角推荐的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这本书5年后出现在了《BJ单身日记2》里。2001年的《缘分天注定》,女主角把自己的地址写在一本二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扉页中,男主角在十年中每逢旧书店必进,只为了寻找这本书的踪迹。2006年美国版《触不到的恋人》,女主角最爱的一本书是《劝导》,她把简·奥斯汀视为爱情导师。2009年的《单身男子》中,英语教授乔治在一堂课上向学生们讲起了赫胥黎的《长夏之后》,而当他和同性男友吉姆坐在沙发上看书时,读的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和杜鲁门·卡波特的《蒂凡尼的早餐》。

  科幻片主角也要读书

  美剧《陨落星辰》中,人类反抗军撤退时,主角在《双城记》和《海底两万里》之间犹豫良久,现实还是幻想?他最后决定带走比较轻的那一本。

  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的一开头,选择让基努·里维斯把非法软件藏在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模仿与拟像》中,而他打开的那一页,赫然写着:“论虚无”。《黑客帝国》直接导致了哲学家们乐于用鲍德里亚的学说来论证《黑客帝国》是对现代商业化、媒体化社会的寓言。鲍德里亚则在一次采访中说:“《黑客帝国》把‘真实的荒漠’这一哲学命题做到了极致——机器设备的扩张不可阻挡,人类要么在数字化的系统里被数字化,要么被系统抛离到边缘。”

  有时候,同一本书到了不同主角手上,也会遭遇天壤之别的命运,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比如同样一本《圣经》,在肖申克手上它暗藏自由之道,而到了《美国派》那里,也只能充斥着青春期特殊的荷尔蒙气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