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批评喝彩:第三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揭晓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点击 |
第三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揭晓
为 批 评 喝 彩
获奖篇目(按刊登日期先后排序)
优秀评论奖:
《从自我清洗出发——就〈安江事件〉给叶辛的一封信》 何平(新批评第47期)
《你从“这边”看到了什么“风景”?》 陈冲(新批评第50期)
《要有肚量听真话——我看“文学陕军再出发”》 白描(新批评第63期)
《为顾彬先生辩诬》 李建军(新批评第66期)
我把这理解为不只是奖给一篇评论,而是对我在这篇评论中想要表达的批评立场的肯定。几年前,我曾经提出过“批评的自我批评”,今天这仍然是我从事批评工作的起点,也正是以此为起点,我对当下中国文学发表自己独立的意见。
优秀评论奖获得者 白 描
我想通过对个案的陈述和解析,唤起人们重视我们面对的问题,让文学批评回到实事求是的正常化轨道上来。文学创作和批评,都是诚实的工作,唯有真诚,我们才能借助文学的光焰,照亮我们的精神,安妥我们的灵魂。
优秀评论奖获得者 黄桂元
活在“天时地利人和”传统深厚的文化大国,持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又谈何容易,我对自己的写作局限心知肚明,也常常因文不由衷而羞愧,自责。只是既然路已认准,就要默默跋涉下去。
优秀评论新人奖获得者 姜玉琴 乔国强
“新人”的称号使我们一下子又回到了文学的原初,仿佛真的变成了对文学充满挚爱的“新人”。这种感觉真好,与新批评栏目所倡导的“真诚、善意、锐利”的口号相称。
优秀评论奖获得者 陈 冲
很久很久以后,后人写我们这个时候的文学史,小说史还相对好办些,写到批评史,总不能只有恨不得把很一般的作品立马捧成经典这一种吧?那不是只能叫捧场史了吗?
优秀评论奖获得者 李建军
文学批评甚至要有“冒犯”的精神,——敢于冒犯流行一时的平庸观点,敢于冒犯压抑性的文学秩序,敢于冒犯自命不凡的执牛耳者,敢于冒犯跟风趋时的“文学群氓”。正是在这样的冒犯中,它突破了种种的阻滞,打破了沉闷的文学氛围,给我们的文学世界带来了活力和亮色。
优秀评论新人奖获得者 金赫楠
文学批评不是在指正培训作者,更不是引领教导读者;确切地说,它是以自己关于作家作品的那些文字,分享阅读,分享自己关于自我内心和外部世界的种种感受和思虑。世界之大,人的孤独与惶惑,挣扎与不甘,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见证与陪伴。
优秀评论新人奖获得者 曾 勋
真诚、善意和锐利的批评往往能提供比原创作品更加有力、生动的力量,能给文化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具体的意见。批评的重要性更表现在,它代表了一种态度和精神,如果一个文明缺失了态度和精神,它很可能蜕变为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