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长: 文联 我的大学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点击 |

文联
我是1981年高中毕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也是我们省第一次实行大学中专一条龙录取的一年,就是按照高考分数的高低依次上全国重点、一般本科、大专、中专,之前都是大学中专分开考。那时候高考录取率非常低,连中专在一起也不过百分之三四,我们乡下中学录取率更低。那一年我们班六七十人,应届生只有两个达到录取分数线,而且都是中专。我至今记得填志愿时,我在中专一栏的那些学校里挑来挑去,没有一个学校是我喜欢的,但是我毫无办法,因为那时候尽快脱离土地成为一个城里人或公家人是我唯一的想法。后来,我果然被省轻工业学校棉纺专业录取,于是才有我人生中八年多的工厂技术员、车间主任的经历。
我参加工作时刚满二十岁,1991年底调到市文联工作时还不到三十岁。按说,作为一个业余作者,能从企业调到文联,应该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文联是文学爱好者的家,许多业余作者都想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但是,我还在办理调动手续时就有人警告我,文联都是文人,复杂,你去要注意一点。也有朋友劝告我说,文联好像都是快退休的人去的地方,你这么年轻就到文联去干什么!其实,那时候除了文联,也有别的机关事业单位想要我,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文联,因为我是一个文学青年,文联就是文学青年的天堂!
其实,我想去文联,心里还有一个隐痛或者说是一个不愿说出来的秘密,那就是我没有本科文凭。那时候各个单位用人都要有文凭,特别是提拔重用至少要有大专文凭,而我只有中专文凭。我记得王安忆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说之所以选择从事文学创作,是因为她没有文凭,她觉得只有文学创作不需要文凭。因此,只有小学文凭的她,终于成为国内一流的作家、复旦大学的教授。不知道是王安忆的话影响了我,还是我的选择与王安忆不谋而合。尽管我没有取得像王安忆那么大的成绩,但文学毕竟成就了我,使我活得有尊严有地位。因此我想,只有文联这样的单位,才会使我这个没有进过正规大学校门、没有受过传统大学教育的人,在五十岁之前就取得了相当于大学正教授的正高级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当然,我也是到了文联以后才知道,天堂并非处处都是鲜花,有的地方还充满着荆棘和刺。刚到文联,谁都是我的老师,谁的话我都要听。在工厂时,我用八年多的青春和汗水换来的职称和职务都不算了,一切归于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刚到文联时是搞行政工作的,担任办公室秘书和组联部干事。我的主要工作是上传下达,内外联络,整天与会议、文件、表格、总结、材料打交道,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看书,更不要谈写作了。我想,我到文联真正想干的是与写作有关的工作。于是,我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不到两年,就主动要求到事业编制的编辑部工作。
编辑部工作相对比较单纯,除了少量的事务性工作,大部分时间不是看稿子就是看书,时间比较充裕,有了灵感就写点东西。那时候我们正在办一份向全国发行的杂文杂志,虽然这个杂志只存在短短四年,但我几乎与全国所有的一流杂文家都有过文字交往,我在他们身上和文字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自从当了杂文编辑,我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改变。我以前一般只读当代作家的作品,当了杂文编辑以后我开始喜欢鲁迅,阅读兴趣也由原来单纯的小说转向杂文随笔和文史方面的书籍,这也为我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后来有朋友问我,到文联工作以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文联就是一所大学,我在文联工作二十多年,就等于上了二十多年的大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