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自由:当回望成为一种奢望——丫丫散文随笔集《青春琴事》阅读感言

标签:
礼物我的文章出版发行让你艾自由 |
分类: 自由评论 |

当回望成为一种奢望
——丫丫散文随笔集《青春琴事》阅读感言
■艾自由
丫丫是余毅的笔名。这个来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苏东坡老家眉山的四川女孩,中学时代就多次在眉山市举办的各种中小学生作文赛和征文赛中获奖,被《眉山日报》聘为学生记者,现在昭通日报社鹤都晚刊从事记者工作。最近阅读了她2006年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散文随笔集《青春琴事》,不由得让我感慨万千,当回望成为一种奢望时,最让人感伤或留恋的是没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
这本13万字的《青春琴事》,除首篇《班级人物》有2.5万字较长外,多为两千字以内的小散文随笔。这些散文随笔写中学时代同桌的你,写睡在上铺的姊妹,写同学间的恩恩怨怨,写朦朦胧胧的感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丫丫的写作属于那种“学生腔”较浓的青春校园写作,在《班级人物》中写的同学不但语言幽默,而且颇多人生感悟:
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丫丫的《青春琴事》多由丰富的校园生活起笔,形散神聚,往往借助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发表独特的人生见解,善于在文章中以灵动的语言描述自我的感受,体现了一种青春写作的“稚嫩美”。在《考场历险记》中,“好容易到了考试的前一分钟,整个教室里一片鬼哭狼嚎,黑板上有两句惊世佳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室里到处都在拉关系。无论是平时划‘三八’线的同桌,还是大打出手的‘左邻右舍’,此刻早已化干戈为玉帛。见谁都叫大哥,见谁都谦虚地说‘一定要照顾小弟呀’。此时的我们是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远亲不如近邻’。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成长和“青苹果”们——深圳〈特区文学〉新新文学奖断想》一文中有一段经典话语:“稚嫩是青春的权利,或者说,游移不定、尚未成型正是青春的力量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不太欣赏过分早熟的‘小才子’和‘小才女’,当我们惊叹他们的才情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把他们的文章和他们的年龄暗自比较,惊叹他们的文竟比人先老,文比人先老好吗?我看没有,我如果还是个‘青苹果’,我宁愿让我的文章充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