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三十年:昭通文学大事记

标签:
月出开幕式尹宗义微电影代表大会文化 |
分类: 自由编选 |
昭通文学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昭通文学主体,主要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诗词或者骈文。
1949年到19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昭通的文学创作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在《诗刊》《解放军文艺》《边疆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云南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仅有巧家县的淡墨、邹长铭、向吉星,绥江县的李兴禄,彝良县的李厚昌、杨忠伦,永善县的龙志毅、廖天云,威信县的麦芒,水富县的贾书伟等人。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末,出现了大量社团、民间文学报刊杂志。1982年,昭通师专野草文学社成立,1983年创办社报《野草》。1995年创办的社报《守望者》,跻身 “全国百佳民间文学报刊”之列。
1998年,《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昭通地区文学现象,称在一个贫困地区有这么多的青年以文学的形式反映改革现实和时代变化,是一种绝不同于流行趋势的令人兴奋的新气象。
1999年,《大家》杂志第3期在“文学调查”栏目发表了雷平阳的《群峰之上的夏天--云南昭通文学现象调查》一文,首次提出“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概念。随后《羊城晚报》首次将“昭通作家群”作为一个名词解释推出,成为一个新名词。
1999年,云南省作家协会首期签约作家23名,其中有8名是昭通作家:夏天敏、刘广雄、李骞、潘灵、雷平阳、樊忠慰、胡性能、黄玲。
2002年10月13日至21日,由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和昭通市委宣传部在昭通、昆明两地联合举办 “昭通文学现象及作家群研讨会”。
2004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崛起的昭通作家群》,分为小说卷(上、下)、散文卷、诗歌卷四册,176万字。
2004年4月,绥江县文联成立,2007年6月创办刊物《金江潮》。
2004年10月,彝良县文联成立,创办刊物《彝良文学》。
200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昭通市委邀请全国著名作家到昭通参加“云南省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
2004年12月3日昭阳区文联成立,创办刊物《乌蒙山》。2005年7月1日,正式开通昭通文学艺术网。
2005年1月1日,云南·扎西文学学会成立暨《扎西文学》创刊座谈会在威信县城扎西宾馆召开。
2005年6月,夏天敏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2005年8月8月10日至12日,《边疆文学》编辑部到昭举办创作研讨会。
2005年,昭通市委、政府十分把“文化要繁荣”摆在同“经济要发展”的相同地位。
2006年1月14日,盐津县文联成立,创办刊物《豆沙关》。
2006年,鲁甸县文联成立,创办刊物《朱提山》。
2006年,大关县成立《大关文学》编辑部;2007年4月,成立大关县文联。
2006年3月下旬,云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昆明召开,昭通作家夏天敏、李骞、刘广雄当选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所作的《工作报告》,列举了四个创作群,昭通作家群是唯一一个以市级地名命名的作家群。
2007年3月 13日,水富县文联成立,创办刊物《金沙江文学》。
2007年6月,昭阳区文联《乌蒙山》和彝良县文联《彝良文学》,获得云南省作家协会评选的第一届云南省优秀文学期刊奖。
2007年9月,永善县文联正式成立,创办刊物《永善文学》。
2007年12月,镇雄县文联成立,由镇雄县委宣传部主办、团县委承办的文学双月刊《赤水魂》正式移交给县文联承办。
2009年1月,《文学乌蒙山》系列文学丛书第一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包括吕翼、刘平勇、周清远、朱镛、黄萍、李果、杨玉鲲、邓荣、刘邦坤、杨琼的十本小说集、诗歌集和散文集近200万字。
2009年6月4日,昭通市2009年度文学创作奖颁奖典礼在市政府视频会议室举行,全市各县区文联主席、副主席及100余位昭通作家作者代表参加会议。
2009年8月,昭通市文联《昭通文学》,在全国地方文学内刊首届联席会暨2009首届“旭阳杯”全国优秀地方文学内刊颁奖典礼上,获“全国十佳文学内刊最佳奖”。
2009年,昭通市文联与昭通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联合创办了广播节目《朱提书苑》,专门播讲昭通作家作品,为进一步推广昭通文学做了有益尝试。
2010年1月,昭阳区设立文学艺术奖,两年评选一次。
2010年9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昭通作家精品集》,分为小说卷((上、中、下)、散文卷、诗歌卷五册,200余万字。
2010年10月,雷平阳诗集《云南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2010年10月30日,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并挂牌仪式,丹增、张胜友、张笑天、周梅森、刘庆邦、何申等参加。
2010年11月,昭阳区文联主办《乌蒙山》获第二届云南省优秀文学期刊奖。
截止到2011年2月,昭通市已连续组织颁发了四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三届昭通市年度文学创作奖和一次昭通文学广播传媒年度奖。
2011年2月23日至25日,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郑明率队到昭通,对昭通文学现状进行调研。参加调研的有欧之德、杨红昆、胡性能等人。
2011年5月23日至28日,昭通首届作家研讨班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开班。
2011年5月27日,云南民族大学 “昭通文学研究基地”挂牌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甄朝党、副市长杨桂红、昭通师专党委书记陆琴雯、著名作家曾令云等出席仪式。
2011年6月,昭通市委、市政府将扶持壮大昭通作家群纳入《昭通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011年7月20日,“昭通文学现象”研究课题组成员讨论提纲。组长,冉隆中。成员:吕翼、夏吟、艾自由、朱镛、尹宗义。
2011年7月22日,昭通文学现象调查会议在创作中心召开。会议由冉隆中主持。
2011年7月23日,全国著名作家、编辑走昭通系列活动开幕式及云南省作家协会昭通创作基地接牌仪式在创作中心举行。出席仪式的有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尹汉胤,省作协主席黄尧,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杨红昆,省作协副主席欧之德等,此外还有萧立军、秦万里、周晓枫、张庆国、哥布等作家。
2012年,威信县文联成立;2013年3月,创办刊物《扎西》。
2012年12月9日,“昭通杯”全国国土题材短篇小说大赛颁奖典礼暨国土资源文学论坛系列活动在昭通举行,夏天敏等30名作家的作品分获金、银、铜奖和网络人气奖、优秀奖。《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十月》《大地文学》等多家全国性小说刊物主编参加颁奖典礼。
2013年6月16日,全省第一个微电影创作基地在昭通市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挂牌成立,昭通市首期微电影创作培训班同日开班。市委书记刘建华到会讲话,要求文学与电影进一步结合。作家存文学作了《电影剧本的故事性》讲座。
2013年6月28日,来自全省32所高校的202位云南省高校首届“野草文学奖”、昭通市首届校园文学大赛获奖者齐聚昭通学院,隆重举行云南校园文学盛典颁奖仪式。
2013年6月28日,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陈永华当选为主席,赵升奎、李祥、艾自由、尹宗义当选为副主席。
2013年10月19—21日,第二届云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昭通市开班授课。白烨、冉隆中等著名评论家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