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自由:用坚守擦亮《时光里的银子》

标签:
日报利益周顺发全村艾自由 |
分类: 自由评论 |
作
就是围绕这锭三两银子的归属缴纳,引发的四代人信念坚守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处于中华民国初期的第一代人周元济,在兵荒马乱中无法进城缴纳厘金的情况下,煞费苦心将这三两碎银请人熔成大锭,从擦耳岩厘卡回到盐城偏坡乡周家村十多年,虽然贫困一生潦倒一生却诚信一生坚守一生,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这锭税银的上交问题。处于中华民国初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能少许断文识字的第二代人周元济的儿子,在战事纷繁中去过县城几次,由于“现在的政府也不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只有带着银子无望而归,甚至有一次被抓去修工事恰逢打仗差点丧命。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彻底不识字的第三代人周核桃,历经各种运动甚至勤劳致富拥有一片山林在土改时错划成地主受尽各种屈辱磨难也无怨无悔,由于不信任政府就是不想交出这锭三代人坚守的税银,而把它埋在无人知晓的一个隐蔽洞穴里。处于二十一世纪的读过初中的第四代人周顺发,进城打工一心要让自己和子孙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对民间传说而自己没有见过的自家三代人的传家宝银子颇感兴趣,甚至将那锭凝结了岁月精华的银子幻化成城市高大宽敞的套房。其实周核桃是准备交出银子的,那锭银子放在他那里太沉重了,就像压在胸口上的一块巨石压得喘不过气来。从爷爷周元济开始到他这代已经第三代了,每一代人过世之前都有一个非常庄严非常神秘也非常虔诚的遗愿交待。后来由于偏坡乡副乡长老武在泥石流事件中以牺牲自己挽救全村人的命感动了周核桃,促成了本来也不富有的周核桃最终将银子作为文物捐献给了认为值得信赖的政府,让本有贪欲的周顺发百感交集、受到感化。
《时光里的银子》里的以周元济为代表的周家几代人自觉争当诚信楷模,所一脉相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堪称弥足珍贵的传家宝。因此,阅读《时光里的银子》税卡盲点与信念坚守的故事是一次快乐的坚守旅行,它能带你超越时空,畅快地遨游于天地间。